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大健康产业迎来风口药食同源被推至台前

发布时间:2019-08-27 17:59:4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何谓药食两用?吃出的病能否再吃回去?优选食材应把好几道关?“三疗”与“三病”对等格局如何构建?发展“药食同源”类食品对人类健康又有什么影响?

8月24日下午,一场由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学习俱乐部牵头组织的以新时代提振复兴中医药事业为背景,以“舌尖上的健康--‘药食同源’”主题研讨会在北京钓鱼台成功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共同围绕以体系化建设中医药健康保障体系为参照,以中华文明与民族文化为内核,深入探讨“药食同源”传承与传播、创新与发展、科技与普惠,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并对中医药创新发展工程、国家中医医疗中心建设、健康中国行大型活动的持续实施以及构建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等领域进行了深度剖析与探讨。

在国家政策扶持与倡导下,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以企业为主涌现出了以“药食同源”为抓手,不断探索和践行健康中国战略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促使中医药事业发展。尤其在“药食同源”理念推动下健康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其科技转化成果丰硕。快速推进健康事业发展,为造福人类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不过,“药食同源”影响下的健康产业也存在公众虽熟知却面临普及难的尴尬现实。以致于在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下,确有越来越多的人类疾患和生命健康安全问题成为医学难题。

那么,如何探索以“药食同源”治未病为特征的健康食疗体系,打造“舌尖上的健康”,推动建设“药食同源”产业资源的科学成果转化,构建以中医药为基础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的战略思路。成为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们的一个共同话题。

“把吃出的病再吃回去”。看似有些不合逻辑,但在食疗领域却有着一定合理性。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耘表示,因日常不当的饮食习惯很容易诱发一系列身体疾病。那吃出毛病来以后,既然是吃出来的,也就有可以再吃回去的可能,关键是怎么吃回去?这就是食疗的问题。如果健康的饮食,可以吃出长寿。对于食疗来讲,这是一套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单把食疗这一部分抽出来,就是食疗的设计系统,设计系统它的前端就是通过个体化的辩证可以得到相对应的药性组合模式,然后最后设计得到一个个体化的食疗方。

王耘还表示,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中药设计的方法和平台。当然产品设计出来,下面就是制造,所以我们针对这个中药的智能制造现在虽然还在进行探索,但在探索的过程中,已初步建立起来的是中药物联网和大数据的一些平台。

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周华看来,关乎舌尖上的健康战略,优选食材是关键。他建议,在日常食材选择上,尽量采购一些有机食品,比如没受过影响的鱼、肉、蛋、海鲜类是最好的食物,这是一个。其次是选购一些没有受农药干预的食用油是最好的油,比如说种子油不合适,因为它里面有很多草甘膦农药,草甘膦农药是破坏我们消化系统的,可以形成微小的一些损害。周华认为,我们经常这么多疾病,那么多过敏,不是因为我们现在人类差了,是因为很多破坏性的东西,对肠道的影响,把外面的东西当成抗原,自身免疫力低下,很多疾病就来了。

外界普遍认为,所谓“药食同源”是指许多食物也是药物,只要选择一些比较安全且熟知药用功能的食材,对预防和治疗疾病都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在中国药学会中药与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会长林瑞超看来,虽然在我国有关史料记载中,多达80-90种食物,可以做为药食两用,甚至还可有助于保健功能。比如,人参、田七、红景天之类,既可作为食材配料,又可作为保健食品。但是,食疗中的大众普方并不是对于所有人都会受益,需因地制宜、因人而议进行合理、科学的食品营养搭配,特别是在食品选材上应根据每个人的体质进行均衡搭配,才能真正起到吃出健康的效果。

“未来大健康产业势必会形成‘三疗’(药疗、食疗、养疗)和‘三病’(有病、未病、无病)有机结合(对应防控)的格局。”林瑞超分析时说。

“药食同源亦为药食两用”。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委员、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痧疗罐疗专业委员会理事朱文莲则认为,梳理药食两用之间联系会发现,它其实是同源、同工、同理的。同源是什么呢?就是药材实际上来自于食物,从食材里面出来的,而且都来自于自然环境,两个没有什么区别。同工是什么呢?食材和药材都有治病防治的作用。这个同理更简单,在中国我们都是有中医理论指导下来用食和用药,它们俩都需要辩证的使用。

朱文莲表示,由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中医经验告诉我们,用单纯的食材,或者食材+药材来进行治病,比如养生啊,在这种情况下,就特别普遍。尤其是从古时中医论著里会发现,很多药方成份一半以上均来源于食材,只不过当时还没有食材这个概念而已。

相比之下,与专家持有观点有所不同,来自企业界有关“药食同源”的呼声则更具接地气。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然健环球大中华区及东南亚执行副总裁吴耀棠则认为,在全民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养生文化的传承与利用,已成为社会与市场普遍关注的热点。以食药同源性原料加工制备的普通食品或是保健食品,兼具保健功能和营养功能,长期食用能够有效降低不科学饮食的潜在疾病风险。加快研发和生产兼顾食物食养功能的健康食品,最大限度满足全民健康需要,提高健康水平,是今后企业发展的不二选择。

“重新审视‘药食同源’的现实重大作用,建立健康重心前移、自然和谐智慧的治未病的大健康体系,既是提振复兴中医药的需要,更关乎全人类共享发展健康安全的紧迫实现。”亦有专家表示,“药食同源”作为中医中药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和独有的医疗、自然生态资源,其经济性特别是具有的大健康朝阳产业的无限前景,必将与中医药一道进入振兴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社社长、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食疗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宏亮,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课题组组长李梦涛,然健环球(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运营总监忻蓓蓓,全国营养膳食结构调整与健康促进工程主任项宝泰、中国中药协会慢性病防治药物研究中央委员会副秘书长贾盛兵,中国电子商务联盟秘书长卢建新,中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任教、世界中医药联合会药膳食疗专委会常委张清怡,北京美明健康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美通投资管理有限公CEO张树荣,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学习俱乐部专家巩彭生等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