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不忘初心勇担当 真抓实干暖民心

--记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六合镇珍珠村第一书记 李荫柱
发布时间:2019-09-16 13:50:3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作者 于雪梅

李荫柱,男,汉族,中共党员,年龄41岁,1998年参加工作,现任阿荣旗住建局物业办科员,2016年4月被派驻呼伦贝尔市阿荣旗六合镇珍珠村任第一书记。

“作为一名合格党员要为民做事、牢记誓词”,这是李荫柱常说的一句话,他自身严于律己,并时刻牢记践行“誓词”。

珍珠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李荫柱向群众宣传扫黑除恶知识照片

深入群众调查研究

扶贫攻坚战斗打响,初到珍珠村,李荫柱彻夜难眠。当时的他没有群众基础、缺乏农村工作经验,“群众最期盼什么?我应当如何谋划?”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了准确掌握贫困村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扶贫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随着驻村工作队深入贫困户家中,进行认真细致地调研摸底,查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查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查家庭劳力、看劳动观念,查居住条件、看生活环境,查致贫原因、看贫困程度。到任伊始,为迅速转变角色,顺利开展工作,了解村情概况,不辞辛苦,逐户走访,坚持吃在村里,住在村里,很快了解了村民们的生活情况和主要经济来源以及种养殖情况。在珍珠村,全村没有不认识李荫柱的。自到任以来,他始终坚持“学做”结合,履职尽责,全身心地投入到珍珠村的各项工作和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

精准谋划措施 产业带动脱贫

“如何让珍珠村的群众富起来?”这是很多驻村党员干部都思考最多的问题,也是困扰李荫柱的一大难题。该村农民主要种植作物为大豆、玉米,养殖业主要是牛、羊养殖以及柞蚕放养,传统、单一、滞后的生产方式严重制约村经济的发展。发展经济是关键。李荫柱知道,他来这里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如何帮助群众脱贫才是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种养业发展优势,结合“菜单式扶贫”项目,推进“政府出单,贫困户点菜,政府买单”,珍珠村贫困户种植甜糯玉米19.5亩,果树300棵,养殖各类畜禽472只。发展“一亩园”经济40亩,实施订单农业,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让贫困户的每一滴血汗不白流。同时积极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鼓励贫困户通过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对多耕实施流转、托管等经营方式,同时鼓励贫困户积极参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到种植大户务工增加经济收入。

“团结就是力量,有了凝聚力,再硬的‘骨头’也能敲碎”。李荫柱深知党建的重要性,他结合珍珠村实际,他把党员示范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脱贫攻坚紧密联系在一起,实施党员示范建设项目,“党员+贫困户+村集体”模式,能入股的入股,不能入股的投工投劳。订单甜玉米种植项目,黑木耳养殖项目,驻村工作队和部分党员示范入股,纯利润的10%纳入村集体经济,剩余进行分红,可为贫困户每年增加收入2000元。这让老百姓的心迅速向党支部靠近,真正是“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

2017年5月,珍珠村组建成立了“珍珠村务工服务队”。李荫柱和驻村工作队以及村“两委”成员在六合镇党委政府指导下,多次深入农户谈心谈话,争取意见建议,共同谋划,依据珍珠村各方面实际情况将有劳动能力、有专长的贫困群众、贫困党员、无事上访人员组织成立了“珍珠村务工服务队”。他和村“两委”帮助联系服务对象、承包工程,帮助索要工程款及工人工资。工程款的10%纳入村集体经济账户。2017年帮助联系承包了高速公路护坡工程和阿荣旗奈伦小区管网改造工程。为珍珠村集体经济创收8000元整。2018年组织务工队里的贫困人员进行水暖地热安装技术培训,为其联系承包了莫旗民族幼儿园、阿荣旗植桂园二期等部分地热安装工程,工程正在实施中。珍珠村务工服务队既使村中的贫困人员、无事上访人员有活干、有钱赚,又使村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壮大。这一新思路新举措集精准扶贫、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于一体,每个人都感受到自食其力的快乐和收获。

珍珠村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以及土地大面积的集中流转,产生了大量剩余剩余劳力,致使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纷纷外出务工、创业,村内只剩常年留守的相对贫困的老弱妇孺,逐渐导致了空心村的产生,严重制约了本地村经济的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步伐。李荫柱洞察了这一现象,2019年,他同村“两委”以阿荣旗六合镇扶贫攻坚、发展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的工作总要求,以阿荣旗六合镇党员示范建设工程为依托,拓展思路,几次深入辽宁省各地考察学习。牵头成立了阿荣旗珍珠村针织厂,主要从事袜业、浴巾等针织品的生产批发销售。珍珠村针织厂的建立将带动村经济发展,促进珍珠村剩余劳力的就业,大大提升贫困群众的经济收入。

珍珠村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向旗委组织部领导、六合镇党委领导讲解珍珠村集体经济项目针织袜业生产流程

心系群众 为民解忧

2018年,秋日暖阳照耀着珍珠村,群众聚到一处谈论了村里的变化。珍珠村环乡水泥路段因常年雨水冲刷路肩断裂,位置还是转弯处,来往车辆若不熟悉路况很容易出现危险。“民生是第一要务,村民出行安全可是大事。”李荫柱走访中了解此事后,向工作单位住建局打出请求支援的援助电话,在住建局的大力支持下,李荫柱与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水泥、砂石等材料,与村民一起变成了修路工。看,被雨水冲刷断裂的路肩修好,一辆辆满载农副产品的小货车穿梭不息。

“农村的工作像‘箩筐’,什么问题都往里装。”自驻村以来接,他和驻村工作队接受群众来访200余人次,解决重大上访事件5起,矛盾纠纷20余起。深入走访农户、贫困户、老党员退伍老军人家中100余人次,帮扶慰问特殊贫困户、老党员、退伍军人30余户。如今,走在珍珠村的村道里,一看到李萌柱来入户,村民都会主动迎上来和他聊聊天,遇到不明白的政策也喜欢听他讲一讲。“家有病人,过去看看;家有急事,帮着干干;家有矛盾,就去劝劝;有事没事,常去转转。”这是李萌柱开展驻村工作得到的感悟。

李荫柱常说,他只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路上的一颗小石子,很平凡、很普通,只是想竭尽自己所能,让贫困村的百姓尽快富起来,“为民服务”这是一名合格党员的义务和责任。正是这样一位平凡普通的驻村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提升能力、增长才干,默默地做群众奔富路上的垫脚石,在乡村田野间书写了干群和谐的绿色华章……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