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要闻

老外的中国年|没有外卖、快递和滴滴快车的生活

——当他们春节返乡时
发布时间:2020-01-24 09:48:06 来源:今日中国

中国的大城市是真正的服务业天堂。没有任何一件物品不能送货上门、寄送到人,没有一种家政服务不能叫到家中。送包裹的快递员带着世界各地的货物穿梭在车流、人流之中。白天,闪送服务可以在一小时内在中心城区将遗忘的房门钥匙和紧急文件送达目的地。晚上,在夜阑人静时,人们也可以乘坐滴滴快车——中国版的优步(Uber)——轻松回家。

▲ 本文作者孟维娜。

然而,这还远远不是北京的服务业乐园所能够提供的一切。比如说,谁在聚会时喝高了,自己不能安全驾车回家,那么他可以通过APP请代驾司机送他回家。代驾司机会骑着折叠式电动摩托车迅速赶来,将这辆微型电动摩托车放进行李箱中,然后,将轿车和车主安全送回家。谁在凛冽的寒冬里想享用热气腾腾的四川火锅——对中国的美食爱好者来说,四川火锅是在他们不愿意离开温暖舒适起居室时抵御冬季消沉情绪的灵丹妙药——他们也可以获得帮助。轻松地在手机上点击几下,便可能让人将这道复杂的菜肴(包括火锅器具、电炉、塑料台布和防止汤汁令人难堪地溅到衣服上的一次性围裙)送抵家中。第二天,只需要给饭馆打个电话,快递员会上门把设备取走。

得益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近年来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势头良好。安逸和舒适成为了中国大都市生活方式的标志,同时也深深扎根于我自己的生活中,这一点在春节期间体现得到尤为明显。因为,在这期间,随着节日的临近,北京的大街上和人行道上的喧闹渐渐减少,带着货箱的送货电动摩托车逐步让位于返乡时用的带轮拉杆箱。

在中国大都市的新型服务业的雇员基本上是外地人,大多数来自农村。每当临近春节时,这些雇员便启程回家过年,春节是中国人的日历中最重要的节日。他们离开后,在大城市生活中便留下一个缺口。它清楚地显示出,服务行业的雇员在中国大城市的运转中几乎是不可或缺的。

▲ 平日里拥挤的地铁在节日期间开启新模式。

亲身体验一:年前用APP预定晚餐

周五傍晚,北京时间17:30。距大年三十正好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通常我都是在每周最后一个工作日下班后,在地铁里借助我的餐饮APP,在我最喜欢的餐馆订餐,让晚餐送到家中。选好菜肴、发送,餐馆那边确认,但是接下来就没有动静了——没有快递员接单。在手机显示器上出现了7分钟的倒计时。根据系统提示,如果7分钟后还未找到送餐员,那么订单自动取消。我就像拳击比赛中被打倒在地的运动员一样,看着裁判开始数数。在经过了5分钟毫无结果的等待之后,我自愿认输,取消了订单。接着,我便开始了下一次的尝试,预定了家门口一家餐馆的晚餐,这一次成功了。

自己不下厨烹饪,而让快递员送餐上门,这是如今中国大城市的潮流。快递APP中有覆盖面广的服务结构,与这项服务合作的餐馆以及移动支付,使送餐服务成为可能。根据美团研究院与中国饭店协会2020年年初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中国外卖产业调查研究报告》,2019前三季度年中国的外卖饮食的销售高达6035亿元,同比增长30.8%。与其他中国大城市相比,北京——我从2011年开始就工作与生活在这里——位居榜首。

中国方兴未艾的外卖业折射出中国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然而也反映了都市生活的转型。今天,对年轻的白领雇员来说,温饱不成问题,他们的问题是:在何时,以什么方式在加班、社会责任、进修、个人生活和社交媒体之间抽时间为自己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亲身体验二:年前淘宝网购

同样的情况也适合中国最受欢迎的电商平台购物。只有所购货物将在短时间内送达,网购才好玩儿。这离不开快递员一年到头的辛勤劳动,他们用勤奋的双手捡送包裹,时而徒步、时而骑着轮胎花纹磨得越来越平的快递车送货。

▲ 抓住春节前最后的时机备年货。

快递小哥工作繁忙,恰恰是中国不断发展的社会生活的写照。2019年,中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8%,达到41.16万亿元。其中,全国网上零售额106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5%。中国的快递业务量位居世界第一,每年发送500多亿件包裹,其中大部分是网上订购的货物包裹。

对将北京视为第二故乡的我来说,也必须认识到,在寄送包裹数量世界之最的国度里,大多数快递员在春节前几天也歇业了。一家网店在它的店铺首页提示:如果在春节前想让一包裹从中国的南方送达北京,最迟必须在春节十天前下单。我已经晚了好几天呢!对最后一分钟采购的客户来说,许多快递员专门制作了详细的城际快递最后收件和送件的时间表。这也显示出,如果没有快递员的参与,谈不上中国的电商奇迹和中国速度。

不过,尽管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的网店在春节前后停止发货,但像京东、天猫这样的大型电商,都在大中城市推出了春节期间照常发货的服务。看样子,为了赢得网购迷们的青睐,电商巨头都在服务上下功夫,以方便那些没有备足年货的消费者们。

▲ 胡同里一派新年景象。

亲身体验三:年前用滴滴叫车

据公安部于1月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中国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6亿辆,与2018年底相比,增长8.83%。其中两亿多辆是私家车。

依靠机动车出行不仅仅改变了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的生活方式,而且还在人口稠密区催生出新的服务业。有代表性的是欣欣向荣的出租车APP服务,比如滴滴出行。参与滴滴出行服务的除了职业出租车司机外,还有许多私人司机。

但是,在节日前,像我这样的用户就有些不妙了。就在进入鼠年的前几天,我与几个朋友去看电影,散场后,我像平时一样通过APP叫车回家,系统显示:在排队的行列中我排在第21位,预计需等待35分钟。假如等35分钟的话,我步行也到家了。于是我决定干脆徒步回去。

在北京过春节,对我来说也意味着摆脱对服务业的依赖。当快递员、滴滴司机和送餐员春节返乡时,有一件事情变得更加明显:无论是每一件翘首以盼的淘宝网包裹、寒冷冬日里滴滴出行的出租车,或是深夜预定的边看网剧边享用的夜宵背后,都有这样一个人,他用自己的生计来为我们提供服务。

技术只是一种工具,问题是如何运用它。这个问题的答案最终掌握在我们使用者和消费者手里。因为除了“催促”、“超时保险”和“退单”的按键之外,还有“点赞好评”和“资助送餐员”等不同的选择。优秀服务的价值到底是什么,正是在春节期间的日子里,在几乎没有人提供这些服务的时候,让我们体会尤深。

《今日中国》记者 孟维娜(德)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