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重庆黔江区技能培训 催生精准扶贫

发布时间:2017-04-13 11:06:3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吴蜀丰 特约通讯员白增平)冬意正浓,寒气刺骨,连阳光都好像躲哪儿过冬一样,总是看不见也感觉不到;翘首东望,穿越时空,心中的阴霾顷刻间一扫而光,面对贫困和挫折,我们最终站在了胜利的舞台!元旦前夕,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委党校内的学苑宾馆二楼会议楼内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重点群体就业扶贫技能培训经验交流会正在这里进行,并展示了厨艺技能、刺绣、民族服饰作品等。
扶贫技能培训 “缝”出肢残者信心
    “这次的就业扶贫技能培训,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让我抛却了自卑、忘却了身有残疾,重树了生活信心,更重要的是,我拥有了一技之长,有了赖以生存的本领,我现在每月都两千多元的稳定收入……”来自正阳工业园区锦阳服装厂的员工唐于,用自己切身经历讲述着扶贫技能培训、享受就业扶贫成果的故事。
    唐于是个肢体严重残疾的人,自懂事起就开始在外学技术,但均由于身残原因以失败告终,并造成了心理上的自卑,在人前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就业扶贫技能培训之初,我不敢报名,我怕失败,是他们循循善诱,一次一次地鼓励我。后来到学校培训时,看见授课老师也是肢体残疾,他以身作则,说我们残疾人要‘身残志不残’,在教学活动中始终以高水平的专业技能进行教学;在生活中,更是充满信心和活力,做生活的强者。是他一步步地影响我、带动我,热情地面对生活、面对困境。”唐于面对现在的生活呈现出满满的信心。
    “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不仅要让脱贫人口能够‘站起来’,而且还要能够‘走得远’。”参加此会交流的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局局长赵太现说,以贫困人口能力养成为核心,通过大力实施就业扶贫,实现“一户一人、一人一技、一技促脱贫”。不仅如此,我们还紧紧围绕“精准”二字做文章,想尽一切办法,实实在在地解决就业问题。比如,我们今天到场的两位残疾人,他们干体力活不行、干技术活文化水平低也不行,那就组织他们参加这个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裁衣制衣培训,正如唐于所说,他参加了很多培训都失败了,而这次的裁衣制衣培训却成功了,现在已了稳定的收入。所以,我认为扶贫技能培训就是要有精准的培训内容,切实提高预就业贫困人员劳动技能,让贫困人口通过就业获得尊严、获得尊重,推动我区精准就业脱贫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扶贫技能培训 “炒”得日子红红火火
    “我的工作岗位不是直接对客服务的明档,而是在火焰亮堂的灶台,也许会有人说,不就是一厨师嘛!但我想这样认为就错了,因为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岗位也同样如此,国人有句至理名言‘民以食为天’,‘食’离不开烹饪,烹饪离不开厨师。我就是要用我的勺舀出满满的幸福,用我的铲‘炒’得日子红红火火……”说这话的人,是厨师技能培训学员、现为黔江区著名品牌“阿蓬记”的厨师陈勋怀。
    据了解,陈勋怀等人参加的是扶贫技能免费培训,该区人力社保局举办这样的培训,旨在让贫困群众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吃上自己的‘手艺饭’,拓宽致富门路,最终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2016年,该区共开展重点群体培训1090人,其中:土家刺绣培训446人,食用菌种植培训392人,生猪养殖培训252人。
    “我之所以现在对自己、对生活、对将来充满无比的信念,不仅仅是学到了技能。在刚到学校时,也有很多不懂的、不会的,也曾有瞧不起厨师这个职业和放弃的想法,是老师们的细心引导和谆谆教导,尤其是当我一个一个烹饪作品失败后,他们总是耐心的手把手指导,调味、上色、盛盘,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作品完成一个又一个,那时候,我除了激动外,更多的是对自己、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许!”陈勋怀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便接着说。
    最后,陈勋怀还表示:脱贫致富的路还很漫长,但始终坚信,有党中央的扶贫决策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扶贫攻坚和致富奔小康不是大话一句,并会在党的惠民政策引导下,利用所学技术,通过自身的努力勤劳致富,永远摘掉贫困的帽子,在脱贫的路上绝不掉队,用实际行动把自己的家园建得更加的美好,创造出更加幸福的美好明天。
扶贫技能培训 “绣”出幸福中国梦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老公早早地丢下了年迈的父母和两个未成年的孩子离我而去,那一刻,感觉天都塌了,伤心、绝望,眼泪早已流干,也没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但看着未成年的孩子,我唯有苟延残喘的活着,可还是拖了火石垭全体村民致富的后腿……”黔江区石家镇火石垭居委的赵绪蓉讲起自家致贫原因,几度哽咽。
   “别伤心,别难过,苦日子都过去了!”大家一起安慰这个朴实的女人。“是呀,得要好好感谢党和政府出台了这么好的政策,不仅让我参加了培训,而且全程免费。”顿了顿,赵绪蓉接着说:“在培训时,罗建平老师、詹翠菊老师、李长银老师、徐华英老师,他们教如何绣鞋垫,怎么打底,怎么包边等,还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和养生文化,这不仅对我个人产生了好的影响,更是对我整个家庭影响和带动,我们就是要用手中的针绣出幸福的中国梦!”
    心直口快的学员、黔江区沙坝乡的邓明静接过话茬说:“老赵说的非常对,我也是感同身受。我们这些贫困家族、建卡贫困户人员想要真正摆脱贫困,依靠的就是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见大家都在听她讲话,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主持人立即鼓励她:“没事,你接着讲!”“就拿这个免费的技能培训来说,老师每天与我们同吃同住,班主任更是对我们严格管理,每天按时签到签退,区人力社保局的同志还要经常来进行督查点名,让我们像是回到学生时代,上课认真听讲,有是有病必须请假,教室内不准抽烟,不准随地吐痰……就连手机都只能开震动。”邓明静于是接着说道。
    “授课老师对我们太好了,不嫌我们没文化、年纪大、没基础,对每个学员从理论讲解、制图设计、针法刺绣都是手把手地教,并亲自为每学员制图设计,非常辛苦,要是没有老师辛苦付出,就没有摆在台面上的这些刺绣作品。”邓明静边说边指引大家观看展台上的各种刺绣作品。

责任编辑:覃诗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