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两会圆桌丨让“数字”下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1-03-12 12:31:36 来源:中国报道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疫情防控中,数字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实价值更加凸显。

如何让“数字”下沉,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代表委员们有着自己的真知灼见。

5G将在乡村振兴中大显身手

建议一是将数字乡村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和700MHz频谱资源定位于覆盖包括乡村地区人口在内的全体移动通信用户的基础公共资源。700MHz频段是国内目前唯一可用于5G部署的低频频段,建议利用其频段,通过各方共同参与的方式共建共享,面向上述用户建设一张全国范围低频5G共享接入网,由四家基础运营商共享接入使用,避免重复建设,保持行业相对均衡发展。促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惠及全体乡村用户,保障用户体验一致和数据安全,确保开通即共享,通过协商确定合理的结算机制和价格。共同推动面向全国范围低频5G共享接入网的全网通5G700MHz终端及面向数字乡村发展的5G终端模组及应用。

二是探索研究开发更低频通信用于数字乡村5G发展的可行性,平衡移动通信和其他行业发展的频谱需求,为普惠性5G通信服务提供频谱资源保障。建议尽快开展5G低频资源的储备布局,从经济效率和频谱效率两个维度,评估频谱资源价值最大化的规划方案。尽快推动5G低频网络及终端设备的供给。

大力推进技术赋能,充分释放乡村消费升级潜力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我国城镇消费品零售额达30.4万亿元,与之相比,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仅为4.7万亿元。也就是说,虽然农村常住人口5个多亿,占全国总人口的四成,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却只占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38%。

城乡消费的巨大差距背后意味着,乡村消费市场有着很大的成长空间。然而在流通环节,在广大乡村下沉市场,传统的小卖部仍然是零售的主要载体。全国630万家夫妻老婆店占据40%的零售份额,构成中国商业的底色,经营模式传统,供给体系滞后,缺乏有效的市场应对手段,这导致乡村消费市场长期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横行、质次价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成为制约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因素。

张近东建议,释放农村消费活力,最为高效便捷的办法就是充分利用现有农村零售资源,通过线上线下融合赋能,帮助农村实体小微零售商转型升级,让农村居民有机会就近买到物美价廉的正宗商品。

具体而言,一是以供应赋能帮助小微零售构建优质商品资源池,通过提供“门店实物+云货架虚拟”两种方式出样,从源头上解决供应商品种类匮乏,以及压货带来市场风险等问题。二是以服务赋能帮助小微零售快速掌握成熟的实体零售运营范式,为小微零售商提供从开业培训,到驻点带教,到物流支撑,再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帮扶。三是以科技赋能对小微零售商从人、货、场实现全面数字化升级,重构消费者一站式体验,帮助解决数字化程度低导致的营销效率低下难题。四是以管理赋能为小微零售商输入先进企业管理经验,帮助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解决缺乏组织能力应对市场变化难题,让他们在新形势下能够直面市场竞争。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国内绝大多数乡村网络建设距离实现“数字乡村”还有较大差距,“数字乡村基座”需要进一步夯实。

鉴于数字乡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石文先建议国家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地区网络覆盖水平,将农业农村新基建列为优先领域,为数字乡村发展提供坚实的网络基础。

其次,加大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政策支持,注重资源共建共享,并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乡村社会治理,运用信息技术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

最后,要注重进一步强化农村地区信息化科普教育,围绕信息技术认识、软件应用、信息安全、通信设施保护等重点内容,加大信息化科普教育宣传力度。针对农村居民和弱势群体加大资源倾斜和教育帮扶力度,尽快提升全民信息科学素养。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制图:左琳

监制:何晶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