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主要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如何客观全面看待一季度经济增速?“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运行呈现哪些亮点?全年经济走势又将如何?4月16日,在中国新闻社主办的“国是论坛——2021年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多位专家学者从宏观经济、财税金融政策、外贸、消费、房地产等维度进行了解读。
今年外贸创新高“不存在悬念”
一季度,中国外贸和吸收外资均取得强劲增长,远超市场预期。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称,今年预计外贸外资规模都将创历史新高,吸收外资额料将超过1500亿美元。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29.2%,增速创2011年以来同期新高。其中,出口同比增长38.7%,进口增长19.3%,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扩大690.6%。与2019年同期相比,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增长20.5%、22.5%和18.2%,也处于较高水平。
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同比增长39.9%,比2019年同期增长24.8%。一季度,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万家,同比增长47.8%,比2019年同期增长6.7%。
梁明认为,一季度中国外贸除规模扩大外,结构也在优化,如手机、电脑等“宅经济”产品出口仍保持高位运行,没有因疫情得到控制而明显下滑;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也在快速增长,表明中国出口竞争力在继续增强。此外,中美贸易增速也明显回升。这表明疫情以来,中国在全球市场当中的地位进一步上升,全球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也是更加强烈。
在他看来,中国今年外贸创新高“不存在悬念”,只是额度大小的问题。保守估计,今年进出口正增长没有问题。
得益于疫情防控有力和经济重启进度领先,去年中国吸收外资同比增长6.2%,按美元计同比增长4.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梁明表示,今年中国吸收外资形势也比较乐观。虽然其他国家还在复工复产,但其体制优势仍与中国有差别。在此情况下,中国吸收外资规模今年有可能创新高,全年利用外资超过1500亿美元“基本没有问题”。
社会融资总额同比增速符合预期
数据显示,3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是180.4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增速比上年末和上年同期分别低0.3和0.1个百分点。
招商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指出,一季度信贷增速超出预期。社会各界此前预测的信贷增速之所以普遍较低的原因,一方面考虑,决策层严控房地产价格和家庭部门杠杆率的政策意图,特别是房地产信贷集中度政策的实施,普遍预测家庭信贷增速低;另一方面,对于企业的中长期贷款意愿和需求也有明显的低估和错判。
谢亚轩表示,事实看来,央行最新的银行家调查结果表明,2021年第一季度的贷款需求指数同比出现明显的上升。企业中长期贷款的上升,显示企业对于未来经济形势乐观,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强。
有观点认为,社会融资增速是经济增速的领先指标,因此,社会融资增速的回落就意味着未来一个或者两个季度,最迟三个季度之后经济增长上行动能的减弱。
对此,谢亚轩认为,一方面,决策层一再强调了宏观政策不急转弯,因此就算是社会融资的月度高点已经确认,但是未来的回落将非常和缓,并且是在2020年应对疫情的非常规高基数之上的回落,因而不会减弱对于实体经济支持的力度。另一方面,要从全球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和金融问题。既要考虑中国因素对于国际的影响,也要考虑国际因素对于中国的影响。
谢亚轩指出,2008年次贷危机以来,如果没有中国的社会融资增速和宏观杠杆率持续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就不能为全球贡献边际上最大的经济增长,国际经济环境可能现在还处于危机后的泥沼之中。
另一方面,从2020年以来,国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美国家庭部门杠杆率的温和回升,带动外需对于中国经济的贡献度显著上升,2018年和2019年,经常账户顺差与中国GDP的比值分别为0.2%,0.7%,而这一比值在2020年上升至1.9%。也就是说,外需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走出低谷,重新回归1.5至2.5的平台。
谢亚轩认为,这个趋势性转变已经到来,2021年社会融资增速向正常水平回归的进程,并不会改变中国经济保持景气前景的大趋势。
房价全面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总体而言,一季度楼市复苏强劲,市场分化显著。”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表示,在当前环境下,全球经济并没有从疫情中走出,房价结构性上涨演变为全面上涨的可能性很小。
他解释说,这种分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同能级城市之间房价表现有差异。今年以来,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快于三四线城市,部分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跌。二是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明显。房地产市场总体呈现出南热北稳,东热西稳的特点。三是不仅城市间差距明显,城市内部分化也很显著。热点城市房价上涨往往以热点学区上涨为先导,以北京为例2021年3月海淀区二手房价同比上涨11%,而作为副中心的通州同比下降0.7%。
他指出,近年来,改善性需求成为市场主导,是城市内部房价分化的重要原因。2009年时,房地产市场从总量短缺逐步向总量过剩过渡,首次置业还是购房的主力,但目前改善性需求已经成为市场主体。地段或者学区好的房子涨得更快,主要就是受到改善性需求的推动。
总体来说,一季度,一线城市中深圳、上海房价上涨很快,广州稳中有升,二线城市中,宁波、东莞、杭州、厦门等城市房价比较平稳,三线城市中,盐城、马鞍山房价上涨过快,另外此前一些投机性较强的城市,如:廊坊、保定则出现房价下跌。
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实现前高后稳的态势
“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展望后期,随着利好因素的增多,中国经济复苏势头有望实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指出。
谈及刚出炉的一季度各项关键经济数据,任兴洲用三个关键语对此进行了概括。第一个关键语: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一方面,随着中国疫情形势明显好转,中国经济加速回暖的背景下,国内外权威经济机构、专家对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测都是普遍较高的;另一方面,中国经济恢复势头迅猛是在没有“大水漫灌”“大规模量化宽松”的前提下实现的。因此,一季度中国经济能取得18.3%的同比增速实属不易。
第二个关键语,既要看到鲜亮的数据,又要看到困难和隐忧。她指出,一季度中国经济开了好头,但当前中国经济仍有不少挑战,如中小微企业的复苏和经营等仍需时间和政策支持,外贸、消费向好形势如何进一步巩固等。此外,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与和中国经济复苏息息相关,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应该清晰认识到。
第三个关键语,今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6%的增长目标。她表示,目前,一季度中国经济已为今年后期经济增长奠定基础。随着中国经济利好因素的增多,实现该增长目标是有良好基础的。她认为,后期中国经济还仍需从消费、投资、出口这“三驾马车”继续发力,预计中国经济将呈现前高后稳的态势,实现6%的增长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任兴洲指出,去年受疫情影响,中国消费受到重创。因此,刺激消费的回暖仍是今年中国经济一项重要任务。
展望后期,她认为促进消费的增长因素有以下几点。一是中国疫情形势整体稳中向好,随着疫苗接种的普及,这一势头有望继续为消费创造良好的复苏环境;二是线上消费会持续保持增长,与此同时线下消费也会加快恢复,尤其酒店、餐饮、会展等服务业活动将进一步刺激消费增长;三是境外疫情仍严峻,这也为奢侈品、化妆品、免税店等创造了消费回流的契机;四是一些疫情期间如直播、电商、在线课程、培训等消费场景有望成为消费增长的亮点;五是官方消费刺激政策和相关补贴力度的加大也将支撑消费的回暖。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