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三友集团向绿色发展要红利——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提质增效

发布时间:2017-06-06 16:49:53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入攻坚期,“三去一降一补”重大任务倒逼诸多传统产业收缩战线、压减产能、弥补欠账。

同样是以纯碱、化纤、氯碱等传统产业为主的唐山三友集团,却连续6年成为同行业盈利最多的企业。

2016年,该集团主营业务收入190亿元,同比增长7%;实现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46%。今年前四个月,保持向好势头,实现利润4.9亿元,我省工业企业盈利最多。

三友的抢眼表现,并非有什么“先天优势”或“机遇良缘”,而是闯出了一条自身特色的发展路径——以“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为主干,做强做优做大。

“新常态下,传统产业必须打破传统思维,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特别是在环境经营、绿色发展上有所作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三友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么志义对此深有感触。

优化产业布局,靠项目带动“植绿”

——20万吨/年功能性、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技术领先行业10年,打造粘胶短纤维生产线“绿色样板”

年产20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建设现场

自研自制的粘胶短纤维核心设备

“三友在20万吨/年功能性、差别化粘胶短纤维项目设计理念上,提出的目标是技术领先行业10年,特别是要打造成国内外粘胶短纤维生产线的精品工程、绿色样板。”说起正在建设的20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三友化纤公司总工程师刁敏锐脸上写满了自豪。

作为河北省重点项目,该项目多次被列入国家发改委专项建设基金计划,累计获得2亿多元资金支持,肩负着推动三友加快转型、绿色发展的重任。

20万吨粘胶短纤维项目凭什么能做到技术领先行业10年?“依托三友化纤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纤维素纤维新产品研发基地的强大后盾,这一项目成功应用了51项专利技术和12项自主研发新技术。”刁敏锐进一步解释。

——从综合能耗来看,若将生产一吨粘胶短纤维所需蒸汽和电等能源折合成标煤来测算,目前行业内平均在1100公斤标煤左右,而该项目则能降低到800公斤标煤左右。

——从环保投入来看,项目配套的废气回收、废水处理回用等系列环保设施,是目前行业最先进的。环保工程投入近4亿元,占地近200亩,分别占项目总投入的六分之一、总面积的三分之一。

——从装备水平来看,该项目包括两条10万吨/年粘胶短纤维生产线,是全球最大生产线。特别是纺丝机、精炼机、烘干机等大型核心设备都是自主设计、研发、制造。

大型烘干机的设计制作难度最大,公司专门制作了样机做了大量实验。“为了观察纤维在烘干机里的状态,我们把自己关在封闭的烘干机样机里,模拟运行工况,用了两个月从十几万个参数中找出最佳值。”刁敏锐介绍。

目前,项目土建施工进入攻坚期,下半年全面开始设备安装。整体工程计划2018年5月份竣工,建成后将创造“装备水平、单线能力、综合能耗、环保水平、单位成本、自动化程度”六项世界第一。

据了解,按照“传统产业抓创新、新兴产业抓布局”的思路,三友集团今年投资40亿元,抓好20万吨/年粘胶短纤维、2万吨/年特种树脂、1万吨/年110胶等119项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主业升级,实现强身健体。

做优循环经济,靠科技创新“护绿”

——大力实施科技领先战略,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两碱一化”(纯碱、氯碱、化纤)循环经济彰显强大活力

碱渣综合利用项目

“浓海水梯级利用产业化技术集成与工程应用、浓海水蒸发实验研究、固体脱硫剂产品试验……”

三友集团的2017年度科技创新计划中,新产品类20项、技术攻关类101项,产学研类15项,所有创新项目的指向都是——做强做优做大循环经济。

大力实施科技领先战略,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近年来,三友的“两碱一化”循环经济彰显了强大活力。今年提出的保安全、保环保、保廉洁、保现金流、压成本“四保一压”工作思路,同样将安全、环保放在了重中之重位置。

2011年,三友集团首创的浓海水综合利用新技术投用以来,不仅解决了曹妃甸区海水淡化产生的大量含盐量较高的浓海水排放难题,而且每年为企业带来3个多亿的效益,相当于增加了一个中型碱厂。

“今年两项浓海水方面的产学研合作项目,主要是想在浓海水提浓技术上取得新突破,从而实现浓海水资源的深度利用,持续推进节水、节盐,降低生产成本。”

三友纯碱公司研发部负责人吕晓英介绍说,我们还充分利用蒸氨废液处理中的碱渣制成环保型脱硫剂,液体脱硫剂已在集团内部热电锅炉上成功应用。此次重点研发固体脱硫剂,主要是考虑以后方便外售。

废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最具开发潜力的“矿藏”,循环经济“三友模式”的一大原则就是将废物“吃干榨尽”。

在三友集团循环经济中轴——氯碱公司,记者看到盐水源源不断地被电解分离。这里以前曾是耗电大户。可经过实施“零极距改造”后,用电负荷大大降低。经测算,每年节电量相当于12万千瓦自备电厂一个多月的运行时间,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在三友集团所属的硅业公司,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高含氢硅油产品所用的原料,正是生产过程中“一甲含氢”副产物。以前,这种副产物只能出售给有处理资质的企业,每吨贴钱350元,现在不仅不用贴钱卖,每吨高含氢硅油还可创效2500元。一进一出,每月增效近百万元。

废物最低排放、能源最佳消耗、资源最大利用,三友每年都会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新建环保项目和绿色升级改造。今年,又将投入6.2亿元,实施海水提浓等214项创新项目。

坚持“以人为本,更以自然为本”,以绿色的率先推动效益的领先。“在生态文明时代,绿色竞争力才是决胜于未来的竞争优势。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三友成长为广受尊敬、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企业。”么志义表示。

提高供给质量,靠高端产品“增绿”

——大力研发着色莫代尔纤维、超细莫代尔纤维、特种树脂、硅橡胶等高端产品,为三友品牌贴上“绿色标签”

新产品研发试验

日前,一家国内纺织企业定制的“金光黄”着色粘胶短纤维刚刚下线,为另一家国外企业试生产的“果绿色”纤维又开始上线了……

为何着色纤维走俏市场?据了解,由于下游纺织企业在染整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污水,随着环保压力增大,倒逼纺织企业寻找新出路,着色纤维作为原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三友化纤研发部刘辉介绍,“着色纤维是将有色浆料采用纺前注入技术与纺丝原液均匀混合,通过湿法纺丝生产出来的。因此,对下游纺织企业来说,采用着色纤维可节省后续加工染色工序,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了染整污水排放,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方向。”

近年来,以着色纤维研发为突破口,三友积极引领绿色消费, 40 多种“三友彩纤”系列产品,每年产量近4万吨。其中,黑色纤维卖得最好,约占国内市场总量的70%。

如今,“定制化”粘胶短纤维高端产品,三友化纤几乎每个月都要接上一单。不仅是各种着色纤维,还有许多功能性纤维,都是根据下游客户需求来做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功能性纤维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如,负离子纤维、阻燃纤维、竹炭纤维、石墨烯纤维等,这些品种比普通纤维每吨高3000-5000元。”刘辉介绍。

敢干“瓷器活儿”,就要有“金刚钻儿”。三友集团在3年内投入了近10亿元的研发资金,开发新产品、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截至目前,累计开发76种新产品,填补国内、省内空白,10余种产品成功替代进口。

粘胶短纤维获欧洲生态纺织品认证;阻燃纤维北美市场占有率第一;微悬浮法特种树脂等高端产品……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成了“摇钱树”。 2016年,三友研发的12项新产品,产值贡献率将近40%。

在么志义看来,只有适应消费结构升级,才能让产品更“值钱”,闯出一条生路。三友坚持从供给侧发力,以市场需求倒逼研发和生产,追赶市场需求的变化。

今年的新产品研发,同样是重头戏,包括着色莫代尔纤维、超细莫代尔纤维、高热稳特种树脂、电子级硅橡胶产品等20项新产品。

我们还了解到,为加快高端新产品研发力度,三友正在建设一条5000吨/年的绿色纤维素纤维中试线和一套特种树脂小试装置,力争在精品制造上实现新突破。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