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特约记者杨华军)千千万万个跋涉在艺术征途的艺术家当中,画家蒋焕余素以勤奋执着,画风潇洒而著称。多年来,他用心观察山的走势、水的流动、风的力度、云的浓淡、日落的余晖,然后绘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因而蒋焕余也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美术界的山水名家。他的山水画灵动而传神,在民间广受欢迎,被爱好者争相收藏。事实上,山水画仅是蒋焕余先生绘画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之一,他在其它艺术门类的创作同样硕果累累……
一
以深厚文化底蕴与深刻生活体验为源泉,以立足推陈出新与创造审美价值为动力的艺术创作实践,如何通过艺术语言切入主题,继而生发感受与见地,通过作品的艺术魅力感染欣赏者,这是艺术创造的亘古话题,古今中外的艺术家们无不为此绞尽脑汁,付出辛勤劳动乃至毕生精力。对此,著名画家蒋焕余感触良多。他的画之所以能够如山间的沟壑、山上的树木、山坡的岩石、山腰的雾漫栩栩如生,赋予灵性,这是因为他也像大山一样,数十年毅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绘画艺术的殿堂中刻苦砺练。
蒋焕余先生是一个淡泊、随和、宁静、谦逊、好学的出色山水画家。他的画总给人一种想接近山巔朝圣的冲动,又给人一种无限的风光和无穷的想象空间,大气磅礴,烟波浩渺,或而长空落日,或而山高路远,或而峡谷万丈。或许因观看风物而得到画意,或许因描绘景物而创造意境。是的,他用艺术天赋,用他的才情画出一幅幅精神脉搏,让读者沿着这根艺术脉络游山玩水,观光旅游,一饱眼福,悠哉游哉,且乐此不疲。
蒋焕余先生博雅好古,安然超逸,因有山水画之长。他的画笔劲健洒脱、墨色淋漓酣畅。每一幅画面上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枝一叶,有直有曲、有浓有淡、疏密有致、干湿相宜,显得朴厚而自然。
最受读者喜欢的是画里民俗民间的深情及庄重的个人气息。蒋先生的画有一种江南的细腻与柔美,有一种古朴的怀旧情结,又有一种宜兴画家明显的单纯、自然,更有一种超物于自然的浪漫情怀。
蒋焕余先生是一个善学者,他饱读诗书,满肚经纶,浑身透视出一个含蓄的、稳健的、谦逊的、儒雅的、大度的、豪放的江南文人气息。三十多年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他一直走在山里,游在水里,坐浓雾里,卧在白云里,最大爱好——“乐于艺、恋于艺、好于艺”。哪怕是踏遍千山万水,也要寻求他生命的真谛,“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他就在渴求得到这样的境界。有时候,他独自坐在山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时候,他独坐在密林里,野花和青草缭绕在他的身旁,溪流在他的脚下轻轻唱过,而瀑布的水花时时溅过来,打湿他的头发和衣裳,激活他绘画的灵感和想象,时常让他乐不思蜀。
对于蒋焕余来说,山就是他的家,他的归宿。水就是他的母亲,是滋养他生命的本源。近看他笔下的山水,于峰峦之外,下至林木之间。描绘烟江远壑,桃溪苇村,晴岚绝涧,寒林幽谷,荆溪渔浦,而幽溪小路,屈曲萦带,竹篱茅舍,一老髯,一扁舟,独坐江中,“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他的画落笔则有烟涛雪浪,酒旗孤村,咫尺天涯,坡岸高下,人骑出没,披展图画便如登高望远,悠然与鱼鸟相往来。远观他的山水,非阴非晴,非云非雾,非明非暗,不可明一处也。如处黄梅天晓雾之中,烟雨霏微,云霭迷蒙,颇有思致,使他人想象于隐约模糊之中,若隐若现,不能穷尽,让人如在深山幽谷,闻听鸟啼,不再有热衷名利而奔走于尘俗之中的状态了。
二
名师一番点拨,胜似十年苦练,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让蒋焕余长期以来在艺术的征途摸索着前行的情形得以改观,使他对艺术的精细琢磨和勤奋研习变得更有自信。他开始意识到,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目的是要更好地弘扬之、发展之。理顺了艺术思路,就好比疏通了爆发创作激情的管道,艺术表现力也开始出现质的飞跃性变化。这种变化实际上就是一种艺术的升华,一种艺术创造性的清新思维与理性判断。
本来,蒋焕余的艺术触角就十分敏感,在掌握中国画技法方面属于多面手角色,艺术创造能力很强,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也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抑或兼工带写,他都不乏造诣,足见他思路开阔,创作灵感的激发点多,艺术思维的生发面广。这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在其艺术追求处于上升期时是非常有益而必要的,因为这样容易在创作过程中引发知识储备上的能量爆炸,进而营造起举一反三的良性互动效应。
艺术创作上的互动效应,表现在作者对门类的选择上,往往就是多面出击。这对于丰富艺术家的艺术修养,是极为有益的。不过,艺术宜精不宜泛。这种互动效应也不能漫无边际,凡事都有个辩证法的问题,需要有个度的限定。否则,人的精力有限,而且老天爷分配给每一个人的时间一律均等,如果艺术家在艺术领域上的追求一味蔓延,如水中涟漪不断扩展,永无止境的繁衍,不但时间和精力等客观因素不允许,而且很容易让艺术家出现面面俱到而缺乏个性的现象。
理智告诉蒋焕余,倘若要想在艺术创作上有所突破,就应该像蜜蜂采花酿蜜一样,将历经千山万水“博采”而来的营养成分进行有针对性的“简约”处理,然后确立主攻方向,在创作实践中有的放矢,方能收获理想效果。
一分汗水一分收获,随着蒋焕余画作的频繁面世,他在国内外艺坛也屡屡收获荣誉:多次作品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纪念孔子全国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2004全国中国画展”、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中青年提名展”优秀奖、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国庆画展”铜奖、中国书画报等单位评选的“2005年中国书画百杰”称号、获中国美协主办“2006年全国中国画家提名展”优秀作品(最高奖)。……一时间,蒋焕余先生的画作在宜兴文化艺术界名声鹊起。
三
鲜花和掌声可以让人陶醉,也可以催人奋发。
对艺术与人生始终保持理智的蒋焕余,当自己的作品如清新的雪片纷纷飘落人世间,为广大观众所喜爱,并被众多人们所收藏时,他意识到做一个职业画家,将自己放飞在广袤艺术天空自由翱翔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他没有因此盲目乐观,因为他懂得文化艺术市场的特殊性,特别是这种市场在中国尚未走向成熟时所蕴藏的艰巨性与复杂性。他终于以自己的画作作经济后盾办起了画廊——中堂艺术馆。艺中堂艺术馆立足宜兴本土,广泛开展南北交流,倡导中外艺术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相关艺术活动搭建多元文化沟通的平台,代理具有不同风格的各种艺术品,强调品位,兼顾市场,定位于为全新时代的个性时尚人群和收藏家提供物有所值的艺术精品。
创办中堂艺术馆,其目的时以画会友,与艺界人士切磋交流,从名家大腕到民间艺人,乃至于初学者、爱好者,一概真诚相待。为搭建艺术家互动平台,用高尚的艺术文化来净化人们的心灵,是蒋焕余开办艺中堂艺术馆的初衷,也是他持之以恒的信念与准则。借助这个平台,他把宜兴大地上一些艺术家们联结在一起,形成一股以艺术为凝聚力的强势人气;借助这个平台,他为一些艺术名家与艺术爱好者们牵线搭桥,提高了艺术作品商品化的流通效率;同时也开拓了良好的文化市场态势。
匠心归来,工艺至上!蒋焕余先生开始回归故乡的精神山水,他开始有意创作笔墨框架下的精神家园,他开始走入纯粹的超然的高逸的思想山水境界。且行且珍惜,渐行当渐远!
人物简介:蒋焕余,男,又名一善,号龙池山、阳羡布衣等,1963年3月8日生于江苏宜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毕业,习画三十多年,数次在中国美协主办的画展中获奖,国内外报刊杂志多次介绍作品。有画集多部,电视专题片二部。他历任宜兴徐悲鸿画院院长、中国美术研究院江苏分院副院长等职。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
蒋焕余的作品先后入选中国美协主办“全国纪念孔子全国书画展”、中国美协主办“2004全国中国画展”,同时获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中青年提名展”优秀奖、获中国美协主办“2004年全国国庆画展”铜奖、获中国书画报等单位评选的“2005年中国书画百杰”称号、获中国美协主办“2006年全国中国画家提名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