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中国三峡集团举办2021赤水河圆口铜鱼大规模增殖放流

发布时间:2021-09-13 14:01:10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彭宗卫

为履行在金沙江下游清洁能源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主体责任,9月10日上午,中国三峡集团组织相关单位在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赤水河贵州省赤水市江段举行增殖放流活动,16.69万尾全长5厘米以上规格的圆口铜鱼苗种放入赤水河。放流活动由中国三峡集团主办,长江水产研究所、湖北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承办,赤水市人民政府协办。

此次放流的圆口铜鱼苗种共16.69万尾(2020年人工繁育苗种为1.86万尾,2021年人工繁育苗种为14.83万尾)。为开展后续放流效果评估等科研工作,技术人员对此次放流中的3万尾圆口铜鱼苗种进行了微金属线码(CWT)和可见植入荧光(VIE)标记,并建立了放流圆口铜鱼分子标记及繁育亲本遗传基因库。

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特有经济鱼类,人工繁育技术难度极大。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环评批复与流域规划环评审查意见均要求以圆口铜鱼为代表物种,开展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实现规模化增殖放流。为突破圆口铜鱼的规模化繁育及周期性增殖放流的技术瓶颈,尽快实现圆口铜鱼野外种群资源恢复,2006年以来,中国三峡集团持续资助国内权威科研机构开展圆口铜鱼野生资源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技术攻关。2014年以来,长江水产研究所、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等多家科研单位相继突破技术瓶颈,亲鱼人工驯养成活率达到85%以上,连续6年成功实现圆口铜鱼人工繁殖。2020年,长江水产研究所、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联合攻关圆口铜鱼规模化繁育技术取得成效,利用人工培育成熟的亲鱼繁殖出鱼苗15万尾以上,为圆口铜鱼大规模增殖放流提供了技术保障。

2020年9月,中国三峡集团组织相关单位在重庆市江津区长江江段成功举行圆口铜鱼苗种规模化增殖放流,放流规模达到10万尾以上,在多规格苗种同步放流、对放流苗种进行大规模标记以及标记苗种的数量规模等方面均实现首次突破,这标志着圆口铜鱼人工繁育系列技术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对推动圆口铜鱼自然种群资源恢复及开展后续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21年,放流圆口铜鱼苗种达16.69万尾,再创新高。

据长江水产研究所二级研究员杨德国介绍,赤水河作为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上游唯一一条未修建水电站的自然河流,从源头到入江口拥有复杂的栖息生境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将赤水河选作此次圆口铜鱼放流地点,不仅结合了圆口铜鱼的生活史习性,也考虑到赤水河江段处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内,对提高放流苗种的成活率、恢复其自然繁殖能力、提高特有鱼类保护成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中国三峡集团积极开展圆口铜鱼栖息地保护,组织社会力量开展圆口铜鱼资源恢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为落实国家长江大保护战略作出应有的贡献。2020年底,国家农业农村部与中国三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对圆口铜鱼等重点物种开展保护。中国三峡集团已做好具体规划并将持续开展相关保护工作。2021年,圆口铜鱼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社会关注度迅速提升。同时,长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十年禁渔”。中国三峡集团环境保护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三峡集团将把握好“十年禁渔”的窗口期,持续扩大圆口铜鱼放流规模,力争逐步在赤水河恢复圆口铜鱼自然种群。同时将持续跟踪圆口铜鱼野外种群恢复效果情况,不断优化改进增殖放流工作,推进长江水生生态系统的全面恢复。

中国三峡集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宜昌三江渔业有限公司、赤水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放流活动。

在放流活动现场,有关领导和专家发出倡议,要加大圆口铜鱼保护的宣传力度,引导群众认识圆口铜鱼这个濒危物种,鼓励群众积极参与长江濒危水生生物保护工作,争当护江卫士,共同呵护母亲河。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