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实践研究丛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发布时间:2021-09-18 17:46:27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陈珂)在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指导下,我国的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使读者进一步加深对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理解和认识,9月18日上午,由广西出版传媒集团旗下广西人民出版社主办的《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实践研究丛书》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实践研究丛书》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广西人民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副社长韦鸿学代表出版单位,谈了此套丛书的出版价值和意义。此套丛书的作者,中国扶贫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黄承伟对丛书的编写背景及过程等作了介绍。

国家乡村振兴局宣教中心副主任骆艾荣,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曹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王晓毅,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雷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教授张琦,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总编辑文炜,《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新闻编辑中心副主任闫松,以及广西人民出版社原社长、编审温六零和广西人民出版社编辑代表等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新时代脱贫攻坚理论实践研究丛书》的出版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丛书以独特的视角,全面系统地记录了中国脱贫攻坚的历史过程,充分阐释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系列丛书包括《鉴往知来——十八世纪以来国际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评述》《一诺千金——新时代中国脱贫攻坚的理论思考》《一个不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理论与实践》,与会专家表示,这三本书构成严密的体系,内容广博,思想内涵丰富,是近些年贫困问题研究领域不多见的精品力作,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一是系统性。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思想深邃、逻辑严密、内涵丰富。丛书从时代背景、理论渊源、精神实质、实践创新、国际价值、历史贡献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丛书将理论、政策和实践有机统一起来,既阐释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又分析了中国脱贫攻坚政策体系、机制创新,同时剖析了大量案例,有助于指导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前沿性。丛书从尊重减贫规律的角度切入,生动诠释了中国减贫实践是如何超越现有经典教科书的既定理论,孕育产生“中国减贫学”的。

四是创新性。丛书在准确阐释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同时,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比如概述了中国扶贫开发道路的七个鲜明特征,即艰巨性、阶段性、长期性、多元性、复杂性、特色性、国际性,创新性地提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扶贫开发战略的六个阶段论等。

五是国际视野。丛书对十八世纪以来西方贫困与反贫困理论研究进展和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为国内反贫困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国际比较的视野,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反贫困的成功经验所具有的国际价值。

六是历史视野。丛书对中国古代、近代和当代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尤其是剖析了中国古代的仁爱、民本、大同思想基础上的济贫救助及慈善救助,为当下的国内贫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提供了宽广的历史视域。

七是可读性强。丛书表述通俗,语言生动,案例丰富,极富可读性。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