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共谋“一带一路”人文交流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1-11-02 14:26:53 来源:人民画报

2021年10月25日,2021“一带一路”媒体智库暨青年对话会在南京举行。

50余位国内外嘉宾围绕“一带一路”政策咨询、学术研究、国际传播、多边合作、青年交流等方面交流成果、分享经验,并对未来如何拓展人文交流深度和广度、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探讨、建言献策。

经过八年发展,“一带一路”已成为广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规模最大的合作平台。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共建“一带一路”绘就了一幅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在这之中,人文交流恰似一条无形的情感纽带,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

当前,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叠加震荡,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加速变革,世界进入新的动荡调整期。乌兹别克斯坦总统战略与跨区域研究所副所长桑扎尔·瓦利耶夫表示,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全球发展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为乌中两国扩大和深化文化领域的合作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实现了多层面的互利共赢。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座桥梁”,美国ABC电视台前副总裁哈维·佐丁如是说。要想建立全球和平、和谐共存的环境,就必须从人的角度出发。只有普通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才能够实现前所未有的沟通,拥抱共同的目标、希望和梦想。

在B站,有240万中外青年up主每年创作将近1亿条视频。他们年轻、有才华,用自己的巧思创意推动不同文明文化相互传播、相互融合。哔哩哔哩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谷雨表示,受历史形态和不同的语言文化的背景影响,不同国别民众的亲近感并不是很容易建立,但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往往会成为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普遍好评,但也伴随着一些误解、曲解、质疑甚至是反对的声音。对此,中国需要提升对外传播能力,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升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坦言,当前国际社会对中国存在明显的资讯赤字。可充分利用国际舆论场和各种对外传播渠道,积极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真实、客观、准确阐述中国对于全球问题的主张,旗帜鲜明地向世界表达中国维护世界公平正义的坚定立场,促使外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

谈及如何全面提升国际传播能力,讲好“一带一路”全球治理故事,中国外文局副局长陆彩荣给出了十分具体的建议。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我们想讲的和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深入研究、积极报道、客观表达各方的利益诉求点和战略融合点。多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典型的事例,为广大民众展现“一带一路”建设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推动各方的思想共识、情感共鸣、行动共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国将继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人文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用文化互通引领带动“一带一路”建设扎实前行。

(撰文 本刊记者 郑美辰 摄影 本刊记者 徐讯 陈建)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