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受冷空气影响,上海气温骤降。采访间隙收到在老挝的朋友袁田发来的短信,“马老师,得知您又去进博会采访,因为疫情原因,今年我们无法参展,如果明年能如愿成行,请您一定再来展台喝杯老挝茶”。虽然展馆内气温很低,但看着朋友发来的信息,我心里却很暖。
2019年进博会,袁田送给我的老挝茶一直被我珍藏着。
2018年第一届进博会期间,习近平主席去到老挝馆,亲自品尝了袁田所在企业制作的古树茶,并对古树茶的味道赞不绝口。借助进博会的溢出效应,到2019年,袁田所在这家老挝茶企的年销售额提高了30%,来自英国、法国、文莱、日本的企业都主动到进博会展台谈合作,袁田当时告诉我:“是进博会给企业带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由于疫情原因,去年和今年进博会,袁田没有带着老挝茶到进博会参展,但这丝毫没有影响消费者对老挝古树茶的喜爱。“去年和今年的销量都在稳步增长,如果明年能去进博会,我们一定会带去更好喝的茶,回馈大家对我们的厚爱。”时隔两年,和袁田的聊天,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虽然许久没有联系,但彼此都惦念在心里。
我去进博会的采访注定和茶有缘。今年进博会期间,我采访了参展的台湾茶企,当采访对象和我聊起家族当年从福建去往台湾、五代深居乡野躬耕制茶的历史时,直觉告诉我:这又是一个很好的进博故事。
作为一名老记者,和被采访对象聊天,消除对方内心的隔阂和顾虑,是采访成功的前提。采访过程中,当我看到参展商一次次欲言又止时,我主动和他聊起近些年两岸一家亲的生动案例,让他深刻感受到祖国对台胞的关心、两岸人民始终是亲如手足的好兄弟。一番深聊后,这位参展商终于放下内心的包袱,和我讲起台湾茶在大陆、在海外销售的一幕幕往事。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为进博会上的一杯台湾茶,竟然成为了有共同语言的朋友。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我们始终围绕着一个话题,那就是茶背后的“家”。这个“家”是小家、是大家、是我们共同的国家。通过采访,我也更加领会到了被采访对象所说的“有茶香处即为家”的深刻含义,那是久别游子对早日回家的美好期盼。
就这样,我和这位台湾茶商互加了微信,成为了彼此可以信任的朋友,他约我有时间去他在台湾的茶厂看一看,我约他疫情过后,带着家人和朋友多来大陆走走,我们都希望明年进博会仍然可以“以茶代酒”,再聚茶叙。
记者在进博会采访期间登记接受核酸检测。
本届进博会企业展共有来自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900多家企业参展,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数量达281家,其中近40家为首次亮相的新朋友,更有120多家是连续四届参展的老朋友。正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朋”与“老友”的加入,让进博会的春风越吹越远,越刮越暖。
两次进博会采访,在相同的时间维度结新朋、忆老友,这是采访之外的收获与快乐。对于国家来说,成功举办四届进博会,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朋友圈里的朋友越聚越多,收获也远远超出进博会本身。
-END-
记者:马 力
排版:窦 祎
编审:卢茹彩
监制:张 娟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