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观察

俄罗斯志愿者的冬奥之旅

发布时间:2022-02-14 15:41:19 推广来源:北京周报网

2月4日,当焰火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的“鸟巢”上空绽放之时,为冬奥会开幕式服务的志愿者仍在岗位上忙碌,其中有一位用中、英、俄三种语言和外宾自如交流的志愿者显得格外亮眼。她是来自俄罗斯的尤丽娅。

“那天装了两千多个(观礼物资)袋子,接待了上千个外宾,说了上百次‘晚上好’。”尤丽娅告诉《北京周报》。

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志愿者们1月30日正式上岗。他们的工作要持续到3月中旬北京冬残奥会闭幕。

尤丽娅目前是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2012年随父母从家乡圣彼得堡市来到中国。“我很早就开始对中国文化感兴趣,我妈妈是中国人。”尤丽娅说。

2014年,在俄罗斯索契举办的第22届冬奥会给尤丽娅留下了深刻印象。2021年4月北京冬奥会志愿者选拔在清华大学启动后,她第一时间递交了申请。经过三个月的培训,尤丽娅成为国家体育场(“鸟巢”)内的礼宾助理,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上提供中、英、俄三语互译服务。

据尤丽娅介绍,他们目前每天工作近八小时,多个楼层都要安排礼宾志愿者,需要记录大量信息。“带队老师会帮我们统筹理清需要完成的工作,这让我们觉得很安心。”她说。

因为要接待大量来宾,礼宾志愿者工作时都是全副武装,身穿防护服、佩戴防护面罩和口罩。“中国是第一次,也应该是唯一一次进行闭环管理的冬奥会,闭环内始终在强调和贯彻佩戴口罩、隔板消毒等防疫措施。”尤丽娅说。

2月7日,尤丽娅在国家体育场(受访者供图)

虽然见证了开幕式的震撼,在“鸟巢”坚守岗位的志愿者只能通过观看转播感受赛事的精彩。工作之余,尤丽娅为俄罗斯运动员喝彩,也为她喜欢的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加油。她还乐于搜集冬奥徽章,已经集齐了“顶流”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徽章。

她期待能通过这次志愿者经历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中文水平。来到中国后,尤丽娅发现在这里的学习生活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困难重重。起初老师会帮助她把课件译成英文,没过多久,她就可以轻松自如地应对中文经济学课程了。

“我曾经担心到了清华后会孤身一人,会因为文化差异跟不上学业。到了之后我发现,我很快就融入了这里,也学会了拥抱不同的文化。”尤丽娅2021年回顾自己在清华的学习经历时写道。

尤丽娅还说,她未来想从事与中俄经贸相关的工作,为跨文化的交流“添砖加瓦”。

《北京周报》记者 李潇阳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