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3月19日下午,邓小岚老师在河北省阜平县马兰村做音乐节准备时突发脑梗,经医治无效,于3月21日晚平静离世,享年79岁。《今日中国》记者曾在3月初采访报道马兰花儿童合唱团,谨以此文缅怀。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来自河北省阜平县的“马兰花儿童合唱团”44个孩子唱响奥林匹克会歌,在孩子们的歌声中,奥林匹克会旗冉冉升起。
邓小岚老师(左二)、林嘉濠(左三)和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虎宝宝”们在一起。
“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小朋友来自阜平县的多个小学,这是一支有故事的合唱团。阜平县是革命老区,1944年由邓拓主编的《毛泽东选集》就第一次在这里出版。邓拓的女儿邓小岚老师1943年出生在当地,曾被寄养在马兰村三年,她对老乡们给予她的关照一直念念不忘。从2003年开始,退休后的她坚持每年往返北京和马兰村多次,为当地的孩子们志愿教授音乐课,至今捐献了近500件乐器、近千册图书,培养出了200多名学生。“马兰花合唱团”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看着电视机里的这一幕,我既激动又感动。”林嘉濠告诉《今日中国》,“看着孩子们精彩的演出,我感觉这几个月的努力得到了最欣慰的回报。”林嘉濠是这些孩子们的希腊语老师,北京冬奥会开幕之前,他曾两次前往阜平县教孩子们希腊语。
事实上,林嘉濠目前还是一名大三学生,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希腊语。去年年底,他的老师需要选拔一名学生,一起去教河北阜平县山区的小孩子学希腊语。最后经过选拔和考试,林嘉濠成功入选。
林嘉濠向记者坦露了他最初的担忧:“见到合唱团的孩子们之前,我有点忐忑,因为他们要唱的是旋律复杂、难度很大的希腊语奥林匹克会歌。”然而到了阜平县之后,他很快就被孩子们的热情感染了。孩子们声乐条件很好,也非常好学。林嘉濠从希腊文字母开始教起,一点点教他们发音。后来,声乐老师邓老师建议他加入中文拼音,帮助孩子们发音。
林嘉濠在给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排练。
他们不断摸索适合孩子们的教学方法,幸运的是,中国山区孩子的教育条件这些年有了很大改善,很多孩子从小学就开始上英语课,所以在将英语、拼音和希腊语字母三种元素融合起来教学后,孩子们很快地学会了歌词。课间,孩子们经常带老师去阶梯教室唱卡拉OK。20年前,在邓小岚老师来之前,这里的孩子们都不会唱歌,更不要说弹奏乐器和拥有自己的合唱团了。邓小岚说:“我相信美妙的音乐总能让人联想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在音乐陪伴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一定能够乐观、积极地对待生活。”
用希腊语演唱好这首会歌并不容易。合唱团的成员主要是当地的小学生,最小的孩子只有五岁,还在上幼儿园。为了帮助孩子们更好地感受歌曲的情感,林嘉濠不仅教他们发音,还给他们详细讲解每个单词的意思。他还向孩子们讲述西方神话和体育赛事,帮助他们加深对这首歌背后的文化的理解。例如,孩子们不知道“朝圣者”是什么意思,他解释说,朝圣者必须翻山越岭才能到达他们认为神圣的地方。就这样,在对奥林匹克精神的不断了解中,孩子们真正学会了这首歌。
最终,开幕式结束后,合唱团的表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关注。数以亿计的观众记住了这首歌,同时也发现了这个山区儿童合唱团的感人故事。一些希腊媒体也在谈论这些孩子,称赞他们的歌声,认为他们非常专业。不久之后,合唱团受邀参加闭幕式演出。
马兰花儿童合唱团的孩子们和老师们合影。
每次演出,孩子们需要从阜平县坐三四个小时的车到北京,非常辛苦。因为疫情的特殊情况,他们还要一段时间不能回家,对孩子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但是孩子们都非常开心,因为他们说自己学到了新的东西,见到了很多新的事物。对这些山里的孩子来说,小小年纪就登上了这样一个国际大舞台,这次经历是他们人生中很重要的起点。”林嘉濠说,“通过奥林匹克会歌的训练,我们有机会将希腊语和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到大山深处,同时促进了中希两国乃至全世界的民间文化交流。”
“我觉得这次小小的经历,在我和孩子们心中都种下了梦想的种子。”林嘉濠说道,“对我个人而言,作为一名Z世代的年轻人,我更加认识到体育交流和文化交流的美妙,将来我会把语言翻译运用到各式各样的活动中去,增强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也跟自己的这位年轻希腊语老师一样,在心中种下了一颗颗梦想的种子。表演结束后,有的说以后想做运动员,有的表示想当音乐家,还有一个小朋友说他的偶像是中国短道速滑运动员武大靖,希望自己以后也能够像他一样出色。
(作者:崔小琴)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