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中国蒙古国研究会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蒙古国蓝皮书:蒙古国发展报告(2021)》。
《蒙古国蓝皮书:蒙古国发展报告(2021)》是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组织编写的对蒙古国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等发展现状与愿景进行基本分析判断的年度性报告。全书包括总报告、政治篇、经济篇、社会文化篇、外交篇和附录六个部分,本书紧紧围绕蒙古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外交中的“大事”及其产生的影响、新变化和新趋势,选择了14个议题进行研究分析。与此同时,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和百年大变局重叠带来的巨大冲击,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复杂,本书对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蓝皮书指出,蒙古国是世界上所存不多的保留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国家之一,也是游牧文化保存较为完整的国家之一,“是一个历史和自然的活体博物馆,到现在仍然保留着这一特点。在旅游途中可观光考古古迹、石雕、壁画,甚至是各种野生动物”。为更好地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蒙古国自然环境与旅游部将2018年定为“旅游业之年”,将2019年和2020年定为不同主题的“国家旅游年”,以原生态的游牧文化为抓手,使蒙古国旅游产业向纵深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旅游部门与蒙通社、广播电视台等国内媒体合作,利用各种媒体宣传、介绍蒙古国的风土人情,包括各地名胜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家名作,向世界推介其独具特色的游牧文化和旅游资源。借助蒙通社和发行的英、中、俄、日文报纸,以及与35个国家44个通讯社的合作关系,向国际社会宣传蒙古国,讲述蒙古国的故事,吸引世界各国旅游爱好者、向往草原风情的人到蒙古国旅游。例如,该社的《蒙古消息报》中文版每一期都有专版介绍蒙古国的旅游文化资源,吸引中国游客前往蒙古国旅游。
其次,政府搭建平台,鼓励旅游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单位积极主动走出去,除了与各国旅游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外,参与各国,尤其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举办的国际性旅游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论坛等,借助国际舞台和市场,向世界宣传、推介蒙古国。这是蒙古国振兴旅游产业的新举措。
最后,通过在国内举办各种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化节”吸引国外游客。既有夏季的“那达慕”、冬季的“冰雪节”和“白月节”、春季的“猎鹰节”、秋季的“驯鹿节”等全国性的节日,也有将各具特色的地方性节日举办成“国际性”的节日,并邀请国外游客、嘉宾、爱好者参与其中的比赛、游戏等,这在宣传蒙古国、发展其旅游产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2019年,蒙古国成为6个国家的旅游目的地国家,旅游产值再创历史新高,并保持高于GDP增速的较快增长。
旅游产业是蒙古国最近几年兴起的新兴产业,在接待、服务等方面尚未达到世界旅游组织批准的国际标准。未来,如果做好专业培训,解决签证、交通、服务质量等方面的问题,提高专业人员能力和服务质量,其旅游业及其与旅游相关的产业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