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南京江宁区注重发挥数字化社会治理优势,加强大数据研判和网格化排查,助力全区科学精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举措,保障特殊时期群众生产、生活。
用“大数据”支撑精准防疫
江宁街道盛江花苑小区常住居民近5000人,而且小区内租赁户较多、流动性较大,给精准防疫工作带来挑战。江宁街道依托新建成的全区“智慧技防小区”系统,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智慧技防小区”系统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动态实时掌握小区内居民和车辆的进出情况,并精准识别和拦截非本小区居民住户进入;此外,一旦发现居家隔离人员私自出行或者高风险地区车辆进入,系统将第一时间推送报警提示信息。“智慧技防”的应用,让基层社区防疫更高效,极大的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
“江宁区关于开展区域核酸检测的通告”“我区有序恢复疫苗接种门诊”“返校复学通告”……最权威防疫动态和群众最关切信息,总是能第一时间推送到群众指尖,这都得益于“江小格”网格云服务平台。据介绍,“江小格”是利用智能机器人技术和微信群平台,通过在每个网格建群、网格居民入群、植入智能机器人“江小格”协助管群的形式,打造网格员和群众的线上交流平台,实现民情民意收集、快速回应诉求、政策信息发布、形势分析研判功能。“目前全区已建成‘江小格’网格群2079个,已拥有42.7万用户,覆盖42.7万户家庭。”区网格办工作人员说道。
用“网格化”筑牢防疫屏障
核酸检测是疫情防控最有力的措施,而摸清人口底数是区域核酸检测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和基础。连日来,麒麟街道晨光社区网格员言润哲将采集核实到的数据信息及时通过智能终端录入区网格化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点开“全要素网格通”APP,进入到自己所负责的网格,可以看到网格内每一个居民楼栋的相关数据,楼栋布局、人口数量、每户家庭基本信息和居住类型,一目了然。在区社会治理信息平台的智慧大屏上,点开东山街道中粮鸿云坊楼盘表,每个楼栋里每一户居民的居住类型被清晰标注,其中包含自住、出租、合租、空置、常住、党员、孤老等多个类别,每户人口数、联系方式以及是否是重点人群等信息也实时显示。据区网格办工作人员介绍,去年以来,全区1900多名网格员通过“扫楼”行动,摸清辖区常住人口底数,为本轮疫情期间重点人员排查、区域核酸检测等防疫措施提供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
居家隔离人员多,网格员人手不足怎么办?秣陵街道网格办主任周小玲说到,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街道为每个居家隔离人员建立了“五包一”制度,即由社区干部、医务人员、民警、网格员、志愿者共同负责做好一名隔离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并安装了智能门磁,确保对网格内的居家隔离人员做到全面周到的管理服务。
用“铁脚板”服务基层民生
早上8点之前到社区报到,与居家隔离人员逐个联系了解生活需求;9点带着采购清单,到超市为隔离人员代购生活物资;11点半领取盒饭,为疫情防控工作人员送餐;下午1点去核酸采样点位协助维护秩序;晚饭过后,继续值守及时回应网格内居民的需求……这是东山街道网格员王斌在疫情防控期间最为普通而忙碌的一天,而这也是江宁区1900多名基层网格员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日,秣陵街道网格员依托网格化信息平台的数据支撑,精准动员老年人疫苗接种“应接尽接”,对于行动不便或生活困难的老人,网格员主动提供接送和陪护服务,确保应接尽接,不漏一人。
疫情给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基层网格员作为群众身边人,奔波各处,在不同角色间切换,扮演着防控阵线的“前沿哨兵”、联络群众的“知心热线”、网格服务的“贴心管家”,做到了哪里居民有困难、哪里就有网格员忙碌的身影,为辖区居民织密织牢战“疫”安全防护网。
(供稿:江宁区委政法委 程婕 马成千)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