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9月14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线举办,本次分析会聚焦“美国加息对我国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及我国的应对”。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何青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
报告指出,疫情以来欧美采取了非常大的量化宽松政策,带来很多通胀问题。从2022年开始,持续通胀成为美联储必须要面临的一大问题。
美联储加息通过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对全球的金融市场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是非对称的,对新兴市场冲击较为严重。报告指出,美联储加息主要影响三类国家,一是不随美联储加息而加息、采取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二是跟随美联储加息的国家。美联储加息后,美国资产更加昂贵,为对抗美元,新兴市场国家选择加息,这导致其国内本就不景气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劣,最后会导致本币更大幅度的贬值。三是能源国家,美联储加息意味着美元指数和美元价值上升,这导致以美元标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下降,使得这些原材料出口国的经常账户恶化。
报告指出,目前新兴市场危机初显,如果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危机将会爆发。以巴西和印度为例,这两个国家的股票波动幅度更大,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巴西已经超过了10%—12%,印度国债收益率已经到了7%,已经蕴含了极大的危机。9月20日,美联储如果更大幅度加息将导致全球金融市场更大的波动。
报告认为,在过去天量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实体政策的发展落后于货币的供应,再叠加俄乌冲突及供应链失衡,导致大量国家进入高通胀阶段,全球经济在高度不确定下,高通胀将是中长期的。原因在于,一是中美贸易摩擦、俄乌冲突以来,供应链产生逆全球化趋势,供应链成本急速上升、安全受到影响,低成本时代或将结束。二是在全球加速老龄化的过程中,全球劳动力过剩的时代已基本结束,进入劳动力紧缺时代。三是在过去十年,能源公司并没有扩大产能,而能源需求持续旺盛,同时,地缘政治冲突以及全球气候变暖将带来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
报告指出,从过去的情况看,美联储指数在90—110上下波动时,美元指数已接近上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贬值空间有限。此外,在本轮美元加息的情况下,全球货币贬值纯粹因为美元指数上升,除美元之外,人民币相对一篮子货币还出现了短暂持续升值的状态,所以不必担心人民币大幅度贬值,适度贬值体现了人民币更加有弹性和韧性。
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外债占比较低。中美贸易摩擦发生以来,中国外贸占经济总量的比例逐渐下降,内需比例上升。目前中国货币政策相对独立,欧美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味着高通胀率,但生产能力相对有限,而中国的生产能力比较强大。
“利用美联储加息的窗口期,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报告基于美联储加息及美联储加息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影响提出以下政策建议:一是利用好金融政策调整与国际政策的协调。一方面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国际货币体系中,与发达国家保持适度合作,融入到国际货币体系中,增强人民币使用的份额。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以及金砖国家推行人民币的使用,在国际政策协调下让这些国家持有更多人民币资产,减少美元加息对其的影响。二是扩大内需、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扩大内需的同时,必须要优化产能和产业结构,必须依靠新一轮科技革命。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