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经团黑龙江省委评估推荐,团中央复核,黑龙江铁力市等7个地方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试点工作结合实际探索了一批有益做法和实践经验,工作比较突出,试点工作评估为优秀。
自2021年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扩大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共青团铁力市委员会严格执行团中央《关于推进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的指导意见》,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围绕“六个化”的目标任务,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在电商建设、打造青年品牌、规范青年教育等多方面精准发力。

自改革以来,团工作力量较改革前增加208人,增幅为64%;“青年之家”建设数量较改革前增加7个,达到乡镇全覆盖;团办青年社团数量增加6个;100%建立中学团校;财政经费增加11.02万元,实现将团建(队建)纳入党建考核、党建带团建(队建)纳入党委巡察监督等成效。
青年工作专业化。设立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为团市委直接管理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核定事业编制4名。建设1413平方米的电商产业园,旨在打造助力青年创新创业、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等功能为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中心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目前中心共入驻电商企业12家,年销售额达千万元,成功举办“铁力森鲜”区域公用品牌战略发布会,通过200余家优质媒体资源对区域公用品牌进行全国推广,帮助企业设计10款区域公用品牌系列包装,免费为企业提供“铁力森鲜”包装样品3万余个。同时,推动普吉科技、聚森文化传媒等10个非公企业建立团组织,成立铁力市电商行业团总支,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就业指引和创业空间,推动青年人才工作更好融入中心大局。

青年服务品牌化。共青团铁力市委员会通过组建“青春铁力”防疫先锋队,广泛动员青年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疫苗接种等志愿服务1.2万余次。打造“骊城青年”工作者队伍,制定《铁力市关于加强基层团组织网格化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方案》,统筹4188名公益性岗位人员、网格员参与团的工作,成为基层工作力量的有效补充。创办“团办青年社团”6个,聘任铁力市电视台主持人、舞蹈学校教师等为社长,并通过新媒体平台组建青年社群,现已招募青年200余人,举办培训班3期。打造“美骊星光”助学品牌,主动向社会筹措资源,积极联系骊城青年乡贤,发动“美骊星光”助学行动,建设“星光驿站”活动室,实施爱心午餐工程。开展“青春有约 缘来是你”系列交友联谊活动,向银行、婚庆公司等企业筹措资源,联合开展“风筝情缘”“篝火晚会”“乡村厨房”等活动9场次,进一步丰富了铁力市广大青年群体的文娱生活,在青年群体中树立了良好的团委工作形象。

青年引育规范化。共青团铁力市委员会聚焦青年人才建设,吸纳各领域的“带头人”,分别从教育领域、社会组织、青年企业家中选派3人任团市委副书记。联合铁力市委组织部出台《全面加强铁力市共青团干部队伍管理实施方案》,全市各级团干部按照“2+2+N”管理,改革以来,已推荐5名团干部提拔重用,8名表现优异团干部任“两委员一代表”,实现政治激励。打造铁力市“森林里的家——铁力市青年人才驿站”,为青年人才提供就业创业指导、政策咨询等服务,丰富青年人才生活需求,组织开展参观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义乌农产品展销会等活动7次。加强地校联动,联合黑龙江科技大学开展“爱在当下,情暖铁力”线上“云”课堂活动。与黑龙江财经学院签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建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打造校企业对接平台,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高质量技能型、实用型的青年技术人才。

下一步,铁力团市委将紧紧围绕铁力市中心工作,牢固树立争先创优和改革示范意识,以强化共青团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为基本目标,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吸引带动更多年轻人参与到电商产业发展中,以电商发展为铁力市经济社会注入新动能。同时,还将继续拓宽改革思路,大胆改革创新,为铁力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团委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李梓楠)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