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记者 张利娟)香港自回归祖国以来,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完成了向高级服务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然而,在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特别是最近几年多重因素影响下,香港经济发展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如何通过重新定位让香港在世界、亚洲和中国重新扮演重要的角色备受各界关注。
9月24日,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席主席毛振华代表课题组发布了聚焦“香港经济的重新定位”的主题报告。
报告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香港有其特殊的作用,仍具备特殊优势。一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落地后,香港开启由乱到治、由治到兴新征程。另一方面,在中国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背景下,香港是中国内、外循环的重要交接点。在双循环发展过程中,要把香港的发展融入到中国的内循环中,同时又要继续发挥香港作为外循环重要支撑点的作用,这是香港的一个新责任和新的历史机会。第三,香港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可进一步融入内地经济发展。第四,香港的法制建设仍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依然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自由经济体。最后,香港是内地与西方文化交流、资本流动的窗口和桥梁,也是中国面向国际的窗口和桥梁。
在当前的时代大背景下,做好香港经济的再定位需从哪些角度加以考虑?报告认为,香港一要继续做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这是中国不可或缺的。其二,将香港建设成为重要的科技产业区,打造“金融+科创”双引擎。其三,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作用,与区域协同发展,要敢于提出香港就是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城市的龙头。其四,发挥内外循环交接点优势,既参与国内循环又参与国际循环。
实现香港的新定位,应从哪些方面做好工作?报告认为,坚持落实“一国两制”,这是香港发展最核心的优势。发挥香港自身优势,打造“大湾区硅谷”,回补香港亚洲“四小龙”时代的荣光;完善人才引进制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应将全国范围纳入招生考量;政府则要积极有为,做到“有限政府”与“有为政府”相结合。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