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日本学者:“这是了解当下中国最好的‘教科书’”

发布时间:2022-10-18 09:39:18 来源:人民中国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6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制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线蓝图。几位长年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日本专家学者在收看完大会转播后,第一时间通过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发表了有关感想与见解。

木村知义

前NHK主播、自由撰稿人

听完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我对“当下的中国”和现代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入思考。在这过程中,我深感此次报告堪称了解当下中国最好的“教科书”。

贯穿报告整体脉络的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业已进入新历史阶段这一时代认识。

特别是关于这十年,报告列举了“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明确了过去十年所具有的历史性意义。同时,报告还提到“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一表述很重要。它拓宽视野,放眼世界,确认了将本国的具体实践与全球性课题紧密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另一个贯穿报告整体脉络的是“人民主体”。报告反复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的原点是依靠人民,为人民服务,坚持人民主体,开展实践。我对此深有共鸣。

关于国际社会关注的“台湾问题”,报告再次鲜明地表达了中国的原则立场,即原则上谋求和平统一,只要不出现“外部势力干涉和极少数‘台独’分裂分子开展分裂行动”的情况,愿与台湾同胞一道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

此外,从产业、经济到科技、文化、生态、人才培养等各个领域,报告提出要全盘统筹,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些都具体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也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最后还表达了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这一代青年生逢其时,成长于中国开始富强起来的年代。报告再次向青年一代阐释了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点,并上升到思想、哲学的高度,号召青年创造中国未来。

此次报告细致地阐述了引领中国阔步迈入新阶段的中国共产党所立足的思想与政策。纵观历史,自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概念以来,至今还没有任何国家实现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我认为此次报告面向前无古人的目标,吹响了历史性的号角。

西园寺一晃

东日本国际大学客座教授

二十大的会议内容非常引人关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的时代。以冷战为代表的旧世界秩序早已崩塌,但新世界秩序仍尚未成型。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国力开始相对衰退,中国等新兴工业国家的发展势头显著。全球化与逆全球化、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贸易的矛盾愈发尖锐。如何应对复杂变化的世界局势,各国面临着一道道艰难的选择题。今后世界局势将如何变化?我想中国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珍惜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民众期待中国在政治方面稳定团结,经济方面持续发展,继续坚持并践行和平外交政策。

现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给中国带来了困难。国际社会也存在不满中国发展的势力,他们试图用各种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我希望通过此次大会,中国变得更加稳定团结,出台既能有效防控疫情又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我希望并且坚信,中国可以通过具体行动告诉世界,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将给国际社会带来更多的实惠。

铃木贵元

丸红中国有限公司经济调查总监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二十大是中国向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社会主义现代化,坚实迈出的第一步。过去10年,面对世界贸易的下滑颓势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调整发展模式,实现了年均6.6%的经济增长率。十八大时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创新为核心,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改善环境质量等民生课题的发展模式概念。中国重视市场经济,同时致力于构建涵盖市场经济的、更大规模的高质量发展模式。新发展理念正是高质量发展模式的重要组成之一。

纵览包括二十大报告在内的政府文件,可看到中国在经济领域最关注的课题。我认为有三个课题备受重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进一步改善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共同富裕);为此应如何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创新效果;如何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治理贪污腐败问题。

中国的中产阶级已经达到4亿人,还有10亿人仍处于低收入水平,在城市里被看作理所当然的高品质商品、服务、数字经济、高等教育等,仍未惠及到所有人。在创新领域,今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11位,今后需要更加高质量的创新,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拉动经济的效果。

此外近年来中国共产党严厉治理贪污腐败问题,并且规范建设相应法律制度,依法治国取得了进展。接下来仍需继续营造好经济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让14亿人口安居乐业。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起奋斗解决上述课题的过程,也是中国从追求高速经济增长转向追求建设高质量经济社会的软着陆过程。我期待中国未来继续为世界繁荣和稳定做出贡献,在坚持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与世界更加广泛地开展对话与交流。

(编译:吴文钦、王朝阳)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