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有法治文化大院;在学校,有法治文化实践基地;在景区,有自然资源主题日法治文化公园……如今,由山东省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创新打造的“鸢飞鱼跃·法润自然”法治文化品牌在当地家喻户晓。
近年来,潍坊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品牌引领、特色发展、注重实效的发展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新打造了“鸢飞鱼跃·法润自然”法治文化品牌。点点滴滴,润物无声,该法治文化品牌正让自然资源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入脑、入心,增添了鸢都潍坊高质量发展的厚重底色。
品牌引领
今年6月25日,潍坊市正式启动“鸢飞鱼跃·法润自然”法治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潍坊又名“鸢都”,“鸢飞鱼跃”取自潍坊市标志性建筑奎文门牌匾上的刻字。同时,它又出自《诗经》“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意为鸢鸟在天空翱翔、鱼在渊中跳跃,形容自然万物各遂其性,怡然自得。“法润自然”为山东省自然资源系统普法宣传品牌,好雨知时节,润物细无声,二者融合体现了潍坊的地域特色和自然资源系统特色。
“自然资源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支撑。”谈及创建法治文化品牌的初衷,潍坊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建成说,该局计划利用3年~5年时间,将“鸢飞鱼跃·法润自然”打造成全系统法治工作的典型品牌,成为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品牌。
自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潍坊局紧密结合年度重点工作推进,设计了“法润自然”法治文化品牌标识和吉祥物,制作了一批独具特色的环保布袋、纸巾盒、风筝、折扇等文化产品,推出了法治文化吉祥物“自然小卫”微信表情包,组织开展了以“自然小卫”为原型的法治故事、动漫、微电影创作征集评选活动,并通过微信微博、门户网站、电子显示屏等载体多渠道宣传展示法治文化创作成果,提升自然资源法治文化的引导力和感染力,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我们以打造法治文化品牌为目标,以法治人才队伍建设为牵引,以法治文化阵地为支撑,以法治文化产品为载体,全面系统深化法治文化建设,持续扩大自然资源法治文化的社会影响力,为自然资源管理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刘建成信心十足地说。
细雨润物推进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建设
金秋时节,不少市民到潍坊市区北部的禹王湿地游玩,热闹非凡。这里正在打造自然资源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人们有了近距离了解自然资源法治文化的地方。
该集群由自然资源主题日法治文化公园和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宣教室、邵吕店村法治文化大院、肖家营小学法治文化实践基地、高里自然资源和规划所法治宣传专区5个部分组成。9月底,法治文化公园正在展示“世界地球日”“世界湿地日”“全国土地日”等9个自然资源领域重要的主题日内容,以及《土地管理法》《湿地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20部法律法规。每个主题日板块还设有两三个小地标,每个小地标上标有二维码,市民通过手机“扫一扫”即可了解法律法规的详细内容。
此外,潍坊局依托展馆、学校、公园、广场建设了“法润自然·潍坊”法治文化主题展厅、奎文区胜利东小学自然资源法治文化实践基地、寿光市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群。这些法治文化阵地,系统展示了自然资源领域的法律法规,在潜移默化中将法律法规渗透到公众心中,提升公众法治意识。
同时,潍坊局还开通了“法润自然·潍坊”微信公众号,打造宣传普及法治文化、开展法治互动交流的线上新平台,发布涉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及重要政策信息新动态;创办了《潍坊自然资源和规划》刊物,开辟法治专栏对自然资源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广泛宣传法治文化理念;在潍坊市广播电台开设“自然资源和规划之声”栏目,通过现场访谈、实时在线解读,为服务对象答疑解惑、排忧解难……
“我们充分利用公园、景区、学校、村(社区)建设自然资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法治文化创作基地、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等,把自然资源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空间规划,融入国家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和文化公园等建设,推进实施区域性法治文化集群建设。”刘建成说。
夯实根基持续深化法治建设能力
“作为孙家庄村的咨询员,村民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可以向我提出来,有相关纠纷的也可以和我说说。只要大伙儿提出来,我就一定给大家解释得清清楚楚,力争让大伙的问题不出村、难题不过夜。”寿光市孙家集街道孙家庄村孙炳玉说。
2021年12月4日,潍坊局、寿光局、寿光市孙家集街道联合开展了以自然资源咨询员聘用培训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来自当地78个自然村的村两委成员受聘为咨询员,孙炳玉就是其中一员。他和其他咨询员不仅要向群众宣传好政策,耐心解答大家关于自然资源法律法规的疑问,还要做好本村的涉自然资源信访及矛盾的调处工作。为充分发挥咨询员的探头作用,潍坊局研究制定了《咨询员管理办法》,下发了《咨询员工作手册》,在“法润自然·潍坊”微信公众号开辟了咨询员专栏,先后组织培训自然资源咨询员4000余人次,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打通争议化解和普法宣传“最后一公里”。此外,潍坊局还通过加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普法讲师团队伍建设、健全法治文化志愿服务体制等措施,深化“双基”法治建设,把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文化贯穿到自然资源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升自然资源法治建设能力和水平。
刘建成表示,下一步潍坊局要把法治文化品牌创建与自然资源法治实践相结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升法治文化品牌建设的能力水平,努力实现法治文化品牌创建与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深度融合。
(供稿:潍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通讯员:唐守信 仇刚 都镇强)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