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潇 谢洋洋报道)小学时,每年都会有麦收假、秋收假,春播时节都会帮着父母一起去田里忙农活,在父母农忙时还需要自己烧水做饭,甚至还自己修理过自行车、收音机,用废旧的自行车链条等自制火柴手枪,缝沙包、做纸艺……
“与当前综合实践基地内少则一两课时、多则延续一周的实践教育或劳动教育相比,儿时的那段经历,更像是真正的实践教育,更为接近深度劳动体验,对我们现在从事的实践教育应该有所启发。”山东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校长鞠克亮介绍到。
山东(潍坊)海洋科技大学园管理办公室聚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助推科教创新赋能,积极推进实训基地发展,不断丰富综合实践基地的价值和内涵。
“办好一所学校,首先要弄清楚为了谁、依靠谁、怎么办的问题。”鞠克亮校长说。
坚持学生立场,回答了“为了谁”的问题。本着需求驱动的原则,在课程开发中落实学生立场。采用选课走班的方式,在课程实施中落实学生立场。落实学生主体的理念,在课程评价中落实学生立场。
坚持教师第一,回答了“依靠谁”的问题。激发教师内驱力,发现和激活个体的智慧和力量。提高教师研究力,用研究的成果提升工作的实效。提升教师行动力。促进教师在交流、研讨中主动提升自己。
坚持课程中心,回答了“怎么办”的问题。实施课程建设工程,集全校合力建设富有学校特色、支撑学校品牌、辐射影响全国的高质量实践教育课程的“潍坊样本”,建构“7+N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进工程。坚持从教走向学,坚持素养导向,持续优化、重组、提升实践课程,常态化推进研学实践、普职融通的研究与实践。推进品牌建设工程,凝练形成“区域整体推进,促进均衡化”“立足地域特色,突出个性化”“深挖实践内涵,推进系统化”“加强校社合作,实现协同化”“坚持学生立场,实行项目化”的校外实践教育“潍坊模式”。
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倡导用制度把学校建设成为理想中的样子,建设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优化学校办学环境,坚持“一校一品”办学特色,建设“多彩基地”学校品牌,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校文化软实力。
研学实践是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热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促进文明出行等行为习惯的养成。
鞠克亮校长介绍了自学校被评为全国研学营地以来,丰富综合实践基地的价值和内涵方面的主要工作。
构建高质量营地课程体系。开发实施了100多项全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50多条研学实践线路课程,正在建设研学专用场馆和研学课程博物馆。
常态化开展研学实践活动。通过营地与基地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活动与课程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结合、迎进与带出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研学实践活动。
打造专业的研学实践教师队伍。争取地方政策的支持,招聘部分非师范专业的专业人才,并持续强化研学导师队伍建设,推动30多人获得研学导师证书。
发挥研学营地的示范性和影响力。主编、参编实践教育地方教材10余部,规划出版研学实践、项目化学习、劳动教育等著作,参与省级及以上研学工作交流会研讨会10余次,与综合实践基地联盟线上平台联合公益推广30多个主题的研学课程。
“实践教育不仅要给学生可以带走的东西,更要给学生可以一生带着走的东西。”鞠克亮校长说道,“可以带走的”,是有形的作品,“可以带着走的”,是无形的技能、品质、精神等,劳动教育尤其如此。
为了更好地推进劳动教育,潍坊基地多措并举,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场所建设一体化,打造劳动教育专属活动场所,面向劳动全过程实施浸润式体验,追求深度学习;教育资源专业化,在建设劳动教育专用场所的同时,高标准配备专业化的劳动教育资源;课程渗透情境化,立足地域特色,让劳动教育走进真实情境,追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课程实施项目化,从PBL八大黄金准则出发,完整体现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内容、目标、情景、探究过程、改进、反思、作品呈现、表达、问题解决、形成性评价等基本要素;实施渠道融合化,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寄宿生活、德育课程、传统工艺、创意智造、职业体验、研学实践等综合实践活动之中,追求课程德育一体化;活动内容清单化,学生清单包括内务、班务、活动、课程等领域,教师清单包括课程研发、实施、评价、提升等方面,学校清单包括专家引领、技能提升、体系构建等,家校社共育层面包括家庭任务、社会任务等清单;教育主体多元化,统筹校内外劳动教育资源,追求家校社共育合力。活动评价多样化,既有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板报手抄报宣传稿评选等结果性评价,更关注劳动过程中的态度、价值体认与责任担当的表现等过程性表现,既采用常规的师评自评互评,也可邀请其他师生或家委会等作为第三方进行评价。
潍坊市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建校20多年来,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营地”“全国优秀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国家级应急消防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现代文明礼仪教育实践基地”“全国少年儿童航天科普教育基地”等17个国字号荣誉和“山东省甲骨文特色学校”“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示范校”“山东省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基地”等23个省字号荣誉。
“实践教育的前景肯定会越来越光明,这是素质教育的大趋势使然。”鞠克亮校长表示,基地将持续探索,站在时代和国家的坐标思考和践行教育,提高实践教育定位,发挥实践教育育人优势的同时,也能让实践教育更好地被看见,拓宽实践课程价值,走向主动输出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共建,拓展实践基地职能,为实践教育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服务潍坊教育、服务潍坊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