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清晨,大庆石化化工三厂橡胶聚合联合车间设备副主任李晓亮,顶着寒风,拿着听诊器在压缩机和凝聚釜电机旁仔细听诊,准确记录下控制系统液氨数据。李晓亮说:“毫厘之间见真章。作为设备‘医生’,不能止于追求设备 能用,还要让设备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多年来,压缩机房一直是李晓亮最关注、花费心力最多的地方, “居”于这里的三台大压缩机,是装置最重要的运行设备,李晓亮高超的“医术”, 解决了设备多年的顽疾,重新焕发了新活力,实现了压缩机“自产自用”液氨,高效运转。
今年前三季度,大庆石化生产橡胶产品12.31万吨,盈利1.68亿元,扛起橡胶产量“半边天”的橡胶聚合联合车间橡胶聚合(二)装置,是名副其实的“吸金”担当,压缩机的高效运行功不可没。
多年来,因自身控温能力有限,为橡胶聚合(二)装置提供稳定生产条件的三台压缩机,出于自我保护,只要气温有波动,便自动降低能级,仅发挥30%-40%的实力。三台压缩机同时运行,仅达一台设备的功效,制约了装置运行水平。
李晓亮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反复研究设备的构造和性能,因为熟悉设备的性能,所以,只要设备出现了疑难杂症,李晓亮总是能准确的“对症下药”,手到病除,也因此获得了设备“小神医”的美名。
压缩机的机体不做功的现象,让李晓亮心急如焚,反复研究液氨数据变化背后的原因。李晓亮分析,液氨是一种制冷剂,经压缩机压缩后,自身循环使用,何不让压缩机“自产自用”液氨,继续完成使命!
李晓亮的“治疗方案”,得到了公司和分厂的认可。改造在备用机上先行实施。测试结果让人异常惊喜:无论气温如何变化,压缩机都能发挥百分百的实力,且各项运行指标保持正常。
改造完成后,三台压缩机真正做到自动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液氨量。装置仅需启动两台压缩机,便可满足装置满负荷运行需求,为企业节省140多万元的能耗费用。
李晓亮“医术”的高明,源于他多年的刻苦专研。2005年,李晓亮从东北石油大学毕业,担任聚合操作员时,独自顶岗没多久,一次巡检时的异常声响引起了他的注意。“咣啷咣啷”,声音很轻微,但李晓亮断定,之前巡检从未听到过。他立即拿着听诊器对附近的装置逐一排查,最后把声响锁定在凝聚B线二号釜。经过全面的排查,确认是其内部的搅拌桨折断导致的异常,初出茅庐的李晓亮一下子出了名,“小医生”的外号由此叫响。
李晓亮对现场的每一台设备都视若珍宝,用心去了解它们的“喜怒哀乐”。一次,李晓亮照例去现场“看望”老朋友,走到脱水塔底泵的时候,听到机泵声音与以往不大一样,便拿出听诊器认真检查。李晓亮听到了非常微弱的“嗡嗡”声,怀疑是轴承箱出了问题,心里马上着急起来。于是,李晓亮立即联系中控切泵。机泵停下,钳工拆检后发现,滑动轴承上果然有个不起眼的小裂纹,找到“病症”,修好后又重新返回“战场”。
在现场,李晓亮常带领青工们“组团”去会诊,听听这个,看看那个。李晓亮把自己总结的经验讲给大家:“听运转设备,就是跟设备交流,要用心,多总结。胶液流动的声音是‘咕噜咕噜’的,而气流声是‘呲呲’的,减速机的异响又是‘嗡嗡’的,不同的问题,声音都不一样。”
从“小医生”成长为“小神医”,李晓亮用了17年的时间,把自己打磨成完设备维护领域的专家。谈及其中的奥秘,李晓亮说:“专研不仅要专心,还要真正的钻进去,始终保持专注一件事,一心一意,就一定能变得更专业。”(谢文艳 魏琳琳 刘志华)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