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源县现有驻村工作队15个、驻村干部63人,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坚持以基础工作、谋划产业、完善机制、教育培训为切入,推动驻村帮扶“四项职责”落实落靠,努力锻造一支下得去、驻得牢、干得好的驻村队伍,推动驻村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担当作为。
坚持以基础工作为先导,不断建强组织阵地
抓驻村档案建设,推动驻村队伍规范化管理。着重提高驻村档案标准化建设水平,规定12项25个具体工作事项清单、配发统一制式日志笔记、档案盒等业务材料3项,以“分类科学合理、内容完整规范、帮扶有迹可循”为原则,推动驻村管理和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进程。
抓驻村督导检查,严格驻村干部高效履职。将驻村干部日常考勤管理同严禁村党组织书记“走读”和村干部日常考核等制度有机结合,年初以来,通过采取现场走访、不定期抽查、不提前通知暗访等方式,累计开展督查检查9轮130余次,确保驻村干部吃住在村、真帮真扶。
抓驻村日常活动,助力村级组织生活高质量开展。将组织生活纳入驻村干部日常工作职责,认真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积极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与群众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结合走访、遍访,活化组织生活方式,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切实提高帮扶村党内组织生活质量。
标准化驻村档案
坚持以谋划产业为根本,积极助推兴村富民
做实小微帮扶项目。针对脱贫户、监测户等特殊群体,制定“一户一策”小微帮扶计划,小微项目落地见效率达76%,例如:肇源镇四方山村驻村工作队利用闲置温室大棚开展两季种植,实现15名脱贫人口月均增收2000余元;福兴乡吉兴村驻村工作队为脱贫户购买鹅雏560只,帮助打通销路,实现每户年增收1400余元。2023年,全县驻村小微帮扶项目将实现“全覆盖”。
谋划村品产业项目。配合落实全县“一村一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五年规划,将谋划村品产业项目作为驻村工作队助推兴村富民的重要任务。一年来,肇源镇老虎背村服装加工厂、福兴乡吉兴村面粉加工厂、古恰镇古恰村乡村旅游路线等一批兴村产业项目陆续投产达效。
发挥帮扶带动作用。各驻村工作队充分发挥派出单位优势,积极对上争取帮扶政策和资金,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搞帮扶。截至目前,15支驻村工作队共协调派出单位帮扶物资、资金共43.2万元,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50余个,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肇源镇老虎背村服装加工项目
坚持以完善机制为保障,努力提升治理能力
协助推行村级组织议事规则。今年10月中旬以来,全县各驻村工作队积极带头践行《肇源县村级组织议事规则(试行)》和“分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累计带领村级组织规范议事60余次、涉及事项130余件,为村级各类组织规范议事、平稳运行作出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发挥明显。
带动完善并推行村规民约。各工作队带头从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美丽家园、平安建设、民主参与、奖惩措施等方面修订新版村规民约15部,解决原有村规民约内容空泛、流于形式等问题,引导群众革除陈规陋习,弘扬公序良俗。
积极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创建。在疫情防控和基层治理的“乡—村—网格”三级体系中,通过协调物资、组织核酸检测、卡口执勤等举措积极发挥“排头兵”作用,全县15支驻村工作队累计协调口罩3万余个、防护服110余套、消毒液2000余升、医用酒精1000余瓶。
驻村工作队修订新版村规民约
坚持以教育培训为提升,切实增强服务本领
坚持以上级培训为统领。年初以来,组织参加省、市视频培训10期,严格培训考勤管理,严明参训纪律要求,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跟踪回访,督促驻村干部写心得、谈体会,以理论学习促进实践创新。
坚持以县级培训为保障。紧盯服务能力、乡风文明、防返贫检测等能力提升,开展教育集中培训2次,召开业务指导会议4次,并通过典型经验分享和实地观摩等形式,切实提高驻村干部帮扶本领。
坚持以红色教育为补充。二站镇新发村驻村工作队协调派出单位资金23万元,进一步完善展馆场所室内布置,在承接全体驻村干部培训外,先后开展全县机关事业干部专题教育20余次,累计承接各类现场教学30余场、累计1000余人次,红色基因课程教育成效明显。(高宪茹)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李滨同志赴二站镇新发村检查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情况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