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守正创新 顺势而上 以高质量的统计产品为高质量发展奠基铸魂--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心得

发布时间:2022-12-12 17:28:41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开篇“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满怀激情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一系列具有全局性意义的区域重大战略,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提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

总书记在报告第三部分第四部分又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三万多字的报告让我心情激荡也让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特别是“高质量发展”这五个字重重地敲击了我的心灵,“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辉煌成果是各行各业10年来不懈努力的结晶。我是一个基层统计人,报告中一个个闪光的“数字”,在我眼中就是一张张的报表,一次次的调查,一个个的分析……

不同的行业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但喜悦和振奋应该是大家共同的心声,而十几亿人的心声汇聚起的磅礴力量必将成为继续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源动力。在经济实力历史性跃升的辉煌成就中我看到了统计产品的光芒,那么就应该以坚定的政治自觉,践行忠诚统计、真实统计的使命,继续以高质量的统计产品为高质量发展奠基铸魂。在以后的工作中紧密围绕党的伟大事业,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赋予统计现代化改革的深刻内涵,以“破”与“立”的坚强勇气,加快建设求真、服务、创新、现代、开放的统计调查体系,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报、预测、预警、预判,用真实、科学、高质量的统计工作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统计答卷,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在具体统计工作中做到:

一、突出优质高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完善反映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统计指标和制度

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执行全国统一的统计制度基础上,探索开展服务消费、生态价值等统计监测。充分挖掘“七人普”数据价值,开展人口预测分析研究。加强对民生领域、妇女儿童两个纲要、乡村振兴、绿色崛起的统计监测。进一步加强能源统计,按照统一安排部署,持续开展“碳达峰 碳中和”相关统计监测。

(二)做优统计产品

以《统计年鉴》为代表的统计产品,紧跟需求变化,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各类主体实际需要,动态调整内容、及时增减指标、适时更改版面、实时优化栏目,尽力满足不同群体不同时段的个性化需求。

(三)提高分析能力

加大统计分析力度,力求从增长动力、结构调整、质量效益等方面深入分析经济运行态势,强化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研判和深度分析,把“死”数字变成“活”情况,既当好“数库”,又当好“智库”,讲好数据背后的故事,为促进经济总量壮大、结构优化、提质增效,以及加强风险防范应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增强统计分析深度。为各级党委、政府宏观调控提供有效服务。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热点和难点,深入分析数据变化特点、趋势和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提升信息报送的实效和服务水平。

二、强抓源头,严管严控数据质量

(一)把牢数据质量关口

一是及时更新维护基本单位名录库,把好入库“源头关”;坚持新入库单位和项目的事前检查和事后抽查,把好“入库关”;坚持即报即审,把好“上报关”。二是加强数据监测审核,密切关注月度、季度主要经济责任指标数据上报审核评估,用高质量的统计数据更全面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确保发展成果在统计平台都有反映。

(二)精心组织普查和调查

一是从严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调查县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及布局,系统了解产业组织、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各主要生产要素的构成,查实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文旅康养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建立健全普查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普查各个环节、各项活动、各种行为有章可循,普查数据可核查、可追溯、可问责。加强普查组织方法研究,强化普查方案贯彻落实,探索新技术新手段在普查实践中的创新应用,确保普查工作高效开展、顺利完成。二是精心组织社情民意调查。完善社情民意调查体系,稳步拓展调查范围和内容,不断创新调查手段和方法,全面客观反映社情民意。三是做好数据处理安全保障工作。严格按照上级普查调查要求,做好系统部署、数据加载、保密安全等工作,明确责任,确保数据安全。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规范网络管理、信息数据管理、应急管理等要求和流程,做好统计信息网络安全保障工作。

三、突出基层基础,补齐统计工作短板弱项

(一)进一步健全统计机构

督促乡镇和统计调查单位、四上企业统计人员配置与统计工作相适应的专业队伍。指导乡镇依法设置统计工作岗位,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统计人员。加强乡镇(街道)统计人员管理,保持人员相对稳定,乡镇统计人员的变动须征求上级统计部门意见。完善村(居)统计网络,推动村(居)统计工作与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的有机融合。加大培训力度,以集中式和个性化、统一组织与分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系统培训,整体提升乡镇村统计业务能力。

(二)规范企业统计工作

进一步抓实企业统计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四上”企业统计电子统计台账,探索“四下”企业统计台账建设。针对性地开展入职培训、岗位业务培训,加强统计法律法规、制度方法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培养提升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突出依法治统,筑牢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安全屏障

(一)加强统计法制宣传

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宣传关于统计工作的党内法规、统计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坚持普法宣传与统计调查相结合,坚持普法宣传与执法检查相结合。利用统计法颁布纪念日、中国统计开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式普法,在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统计执法检查等工作中开展嵌入式普法;聚焦量大面广的统计调查对象,注重发挥联网直报平台优势开展常态化、贯通式普法,广泛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创新式普法。牢牢抓住“关键少数”,着力增强领导干部统计法治意识,通过以上率下、以点带面,不断扩大统计法制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形成全民尊崇统计法、敬畏统计法、遵守统计法的良好法治氛围。

(二)加大统计执法检查力度

认真贯彻中央《统计违纪违法责任人处分处理建议办法》精神,持续保持打击统计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严格落实统计执法责任制,落实好常态化执法检查机制。加大对部门统计调查中发生的违法行为执法检查力度。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统计工作记录制度,完善统计违法举报制度,提升发现统计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能力。全面落实统计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推动严格依纪依法追究统计违纪违法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责任。积极引入部门数据、商业信息和行政记录等参与评估。坚持数据质量核查和“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制度,强化专业对口指导,实现基础数据客观真实、宏观数据衔接匹配,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到“十四五”末期实现县市执法案件查处全覆盖。

(三)加强统计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统计执法检查骨干人才库,加强在库人员分类管理,定期开展考评考核。加强持证人员管理,鼓励支持统计专业人员考取统计执法证。最终达到各县市统计机构都有能力独立自主开展统计执法检查的目标。

五、突出齐抓共管,着力构建“大统计”工作格局

(一)落实“党政同责”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意见》《办法》,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完善统计工作责任体系。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负主要领导责任,班子其他成员对分管范围内的统计工作负领导责任。要支持统计部门依法履职,支持统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和执法检查,查处统计违法违规行为,统筹推进基层基础、信息化、诚信体系建设和教育培训等工作。

(二)突出“统计协调”

统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实现由“干统计”向“管统计和干统计”并重转变。全面履行法定职责,认真做好各类统计数据的采集、分析、评估、发布,加强对部门统计、调查对象统计的业务指导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统计部门在各类大型国情国力普查、国民经济核算、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分析中的牵头作用,配合完成考核评价工作。

(三)强化“部门主抓”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行业就要管统计,管统计就要管数据质量”的工作要求,切实履行部门统计工作职责。部门要明确统计工作分管领导和承担统计工作任务的科室,指定统计工作人员。依法组织、管理、协调本部门统计工作,依法依规如实提供统计资料。

(四)夯实“企业主责”

统计调查对象法定代表人和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企业(单位)统计工作第一责任人,要明确本企业(单位)统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企业(单位)统计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恪守职业道德,坚持独立统计、独立上报统计资料,对上报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不迟报拒报、不虚报瞒报。

蓝图已绘,在未来的工作中,统计人将用脚步一一丈量……

(肇东市统计局 张秋梅)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