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京举办

发布时间:2023-01-09 20:15:22 来源:中国报道

中国报道讯(记者 王哲)1月9日,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在京举办。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作为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采取部市合作共同推动的唯一国家级文化产业创新“试验田”,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积极搭建行业交流对话平台,每年一届的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发展论坛,已经成为文化产业领域的行业盛会,得到了各界广泛关注。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劲林等部、市相关部门领导,朝阳区相关领导以及文化产业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行业组织代表、重点园区及企业代表等100人出席论坛。

政产学研共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科技赋能文化创新 文化赋能城市发展”为主题,是在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指导下,由中共北京市朝阳区委、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新京报社、中国文化产业协会共同主办。论坛围绕数字文化产业发展主题,聚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实验区规划建设,探讨数字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与实践探索,深入推进文化产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论坛现场,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劲林,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杨蓓蓓,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张树庭,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分别致辞,对此次论坛的召开寄予希望,对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提出宝贵建议和殷切期盼。

主旨演讲环节,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教授魏鹏举,国家文化科技创新服务联盟秘书长刘兵等产学研各界专家分别围绕数字文化赋能产业创新、数字园区共建共享等主题,为科技赋能文化创新、文化赋能城市发展建言献策,聚焦文创实验区在国家“十四五”文化发展改革规划、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提出专业建议。

“近年来,朝阳区紧紧围绕首都‘四个中心’战略定位,聚焦‘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主攻方向,抢抓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和‘两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契机,坚持商务立区、科技强区、文化兴区,大力实施‘文化+’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文化发展创新,持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能级和综合效益水平,国家文创实验区作为千亿级示范园区,已经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排头兵和示范标杆。”朝阳区相关负责人说道。

圆桌对话环节,中国信息界杂志社社长、中国信息界发展研究院院长尚进,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长空,喜马拉雅首席内容官王朝阳,黑弓BLACKBOW创始人兼艺术总监王志鸥等应邀出席并分享重要观点。嘉宾们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新趋势,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园区的应用场景,文化产业数字化提升传统文化业态、促进城市更新等焦点话题,表达自己的真知灼见与深刻思考,碰撞观点、交流经验,给在场观众以灵感和启迪。

国家文创实验区“云园区”建设正式启动

论坛上,伴随着智慧互动屏上读秒倒数,国家文创实验区“云园区”(以下简称“云园区”)建设正式启动。“这是文创实验区在文化产业数字化及文化产业服务数字化创新方面迈出的重要一步,我们希望建设一个文化产业要素聚集、服务链条路径创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的‘云园区’,构建全方位数字服务体系,将其打造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中文化产业数据管理服务体系的‘样板工程’。”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云园区”由国家文创实验区牵头谋划,与德必集团、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等专业企业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政策支持、共建共享”的方式携手打造,以“聚集文化产业发展要素、打通多元服务链路、全服务场景数字化应用”为建设根本,以“精准匹配文化产业供需资源、高效提升文化产业数字服务生态价值、建立真实可信的文化产业数据流通环境”为核心,依托基于“连接+算力+能力”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下的高速网络、智能云与边缘计算模式,通过大数据、物联网、VR、AR等技术以及元宇宙等展现方式,推动“云园区”与实体园区及各类文化场景、服务场景的深度融合。同时通过高速率的网络资源、高可靠的云服务资源、融合多样的园区应用,助力文创企业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服务与线下服务的协同发展。

“伴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万物数字化’的背景下,我们也在思考如何打造一个数字化的园区,在这里,我们借助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帮助文化企业在云端集聚,就像入驻到线下的物理园区一样,文化企业云园区可以提供所有基于线上的服务,这是我们与多方力量共同打造‘云园区’的建设初衷。”德必集团CIO、智链合创科技有限公司CEO范阳介绍道。目前,德必集团专门成立了智链合创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推进“云园区”建设。

在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云园区”蓝图已构:打造“一个云服务中心+N个数字服务模块”数字化治理模式,其中“一个云服务中心”即以实验区“云园区”平台为统一官方入口,搭建一站式服务门户;“N个数字服务模块”包括文化政策服务、文化金融服务、文化版权服务、数字园区推介、创新创业支持、文化人才交流、产业协同发展、文化大数据应用、云网资源及企业权益等模块。

记者了解到,“云园区”主要服务政府、园区、企业和白领等四类群体端口,其中重点聚焦对国家文创实验区内文化企业的服务。

让多方力量利用“云端”连接,多种要素在“云端”高效汇聚、流动、共享,需要更高速的网络和更融合的算力。“在‘云园区’建设上,我们利用运营商通道能力优势,依托移动云安全可靠的服务能力,为云园区各数字化版块提供云网共生的底层算力资源,打造覆盖园区、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移动精品网络,提升信息传递质量,为‘云园区的多方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赋能文创产业数智化转型。”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云园区’将促进文化产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数据驱动下的服务质量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整个数字化服务链条的建立、补漏、强化和延长使服务质量大幅提升。”国家文创实验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云园区”将引导百家文化专业服务机构、千个线下文化公共空间、万家驻区文化企业在“云端”集聚,推动文化企业要素“云端”汇集、公共政策服务触手可得、线下文化空间一键预约、文化企业协同智能精准、数字文化发展提质增效,探索智慧文创园区建设的新模式,产业集群效应拓展延伸的新方式,公共管理服务的新范式。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