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货81号道岔两侧不密贴,故障已清除。”1月24日17时,夜幕低垂 寒气袭人。在一望无际,白雪皑皑的铁路线上,大庆石化销售储运中心运转车间信号二班班长王晓峰,用对讲机向信号楼汇报安全故障排除情况,说话间,牙齿冻得上下直打哆嗦……
“后半夜会更冷,咱们赶快再去检查一遍电厂线路的转辙机。铁轨安全,哪里都不能有半点差错。”王小峰一边向徒弟徐子卿嘱咐着,一边将修理工具一件一件放回印有“安全生产”字样的绿色帆布包里,继续向一下站巡检。
大年初三,气温零下31℃。扑面的寒气,让徐子卿忍不住打个冷颤。铁路信号设备也怕冷,气温越低它们越爱闹“毛病”。铁路信号,好比汪洋大海里的“灯塔”,是火车安全行驶的风向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极寒天气下,要投入更多的责任心和专注度。
沿着铁道线走的太快,松开的鞋带差一点将徐子卿绊倒。徐子卿赶紧蹲下重新系紧鞋带,可是棉裤太厚,腿不好回弯,没站稳,一屁股坐在了雪地上。袜子早已被灌进来的雪打湿,徐子卿索性把棉裤腿都塞进雪地靴里,就当棉袜穿了。
徐子卿已经在工服里面加了一层棉袄,但是,一阵凛冽的西北风刮过,雪花从棉裤腿、衣袖、脖套的缝隙,粘到皮肤上,马上透心凉。
来到转辙机旁,王小峰打开一个ZD6型转辙机的机盖检查,紧固螺栓、擦拭接点、测试数值……由于穿得太厚,蹲不住,55岁的王小峰就跪在雪地里,一边检测,一边给徐子卿培训:“道岔必须严丝合缝,如果有石子、雪饼等夹在道岔上,而信号显示正常,就很容易造成火车脱线事故。转辙机表示缺口数值的调整,误差要以毫米来计量,必须精益求精。”
36岁的徐子卿转岗过来刚1年多,是师傅的“跟屁虫”,也是师傅的贴心“小棉袄”。看着有关节炎的王小峰,跪在雪地里,徐子卿特别心疼,暗暗下定决心,早日独当一面,不让班长操心。
棉手套太厚了,擦拭转辙机内接点上的油污不方便,徐子卿摘下手套,想快点干,可是,不到1分钟,手指就冻僵了,只好再戴上手套,缓和一会儿,再摘下,接着快速擦拭……
“化肥厂乙货走行三线的出站信号灯出现故障,请马上处理。”刚确认转辙机平安无事后,对讲机里又传来信号台的指令。
故障点距离他们大约有20分钟路程,王晓峰和徐子卿再次背起10斤重的工具包,拿着手电筒,沿着铁道线,迎着寒风,匆匆向夜色深处走去……(谢文艳 刘建华)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