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黑龙江普阳农场荣获2022年度集团农业工作标兵单位

发布时间:2023-02-20 16:01:1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月18日上午,北大荒集团农业工作会议召开。会上,普阳农场有限公司被评为“2022年度集团农业工作标兵单位”。这荣光的背后, 记录和见证着普阳人开拓进取、追求卓越、辛勤耕耘的历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精神为普阳农场有限公司抓好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

作为“答卷人”之一的普阳农场有限公司,以实际行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嘱托。2022年,公司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主线,以创新科技栽培体系为抓手,以提升水稻单产为平台,通过良田良种配套、高标准管理、规模化格田改造,设立高产创建示范区8个,25块示范田面积5000亩,亩产量平均在740公斤以上,实现了亩增产100公斤的目标。

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文生

良田良种配套,打好水稻高产基础

“好地就应该用好种,这样才能多产粮。”农业发展部总经理李海龙说:“我们在水稻品种选择上,遵照历年本地有效积温情况,选择成熟期早、产量高、米质优的龙粳系列品种,主栽品种为龙粳31、龙粳1624、普田1498,并通过与当地垦丰种业进行合作,严抓种子质量,把控生产源头第一关。”通过前期品种的严格把关,为后续农场有限公司开展“早育、稀播、密植”栽培理念筑牢种子基础。

农业生产育秧环节,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在种子浸种催芽上,严格按照药种比、温度进行包衣浸种催芽,为芽种统供工作上劳保险绳,为农户提供芽势好、芽率齐的“双峰芽种”。“芽种催的强,秧好半年粮”。在开展高产创建项目工作以来,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为今年高产创建项目提供了强大支撑。

高标准管理,科技措施应用有保障

“三分种,七分管”。夏季是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期。可以说,高产创建项目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高标准管理是关键。粮食丰产丰收,离不开农业技术的支撑。在水稻栽培过程中,除了要选用良种,适时播种,精心管理,培育壮秧之外,为了提高产量,还要早育稀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适时晾田。

2022年,农场有限公司坚持浅水栽秧、深水活棵、寸水分蘖、打苞深水、干湿壮籽的管水原则。以水调温、以水调肥、以水调气达到水稻高产的目的;在强化田管,促壮保稳上,集成器官同伸理论与叶龄模式理论,跟踪主茎叶龄的生育进程、长势、叶色跟踪调查做好田管工作。同时,一是保证全年肥料施用量,加大叶面肥使用频率和叶面肥结构,有机无机肥料交替使用,加施菌剂、氨基酸、叶面硅肥、腐殖酸等叶面肥料。二是结合抗倒伏、防治稻瘟病等病虫害综合考虑,先防病再施肥。三是本田设置深沟或者半截循环沟,在稻田内养鱼。稻田养鱼可松土增氧,促进根系生长;保肥增肥,促使有效分蘖增多;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对水稻生长的危害;提高农田蓄水能力,增强水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规模化格田改造,释放土地潜力实现节本增效

格田改造能够改善田池零散乱、碎片化等状况,增加种植面积,提高土地利用率、机械作业效率及土地平整度,能够保证水田水层深浅一致,减少农药、化肥和除草剂的使用量,增加农作物产量,为高产创建项目提供了优质的土质条件。普阳农场有限公司计划对全域46万亩水田由表及里逐步格田化,截至目前,全公司已经完成21.8万亩格田标准化改造任务,整体提高土地利用率在3%,扩大有效耕种面积4500多亩,提升机械作业效率20%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形成了节本增效模式。”

水稻田的悄然变身其实就是规模化格田改造:低洼地改造成平整地,小田变为大田,低产田改造成高产田。自规模化格田改造开展以来,农场有限公司通过典型带动,发挥“蝴蝶效应”引领和带动更多的种植户实施标准化格田改造,走向节本增效致富之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普阳农场有限公司的发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垦区两次“特指性”重要讲话指示,在集团党委、分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践行集团“1213”工程体系、“32366”任务体系战略和分公司“一二三产融合、农商文旅协同”发展新格局,坚持农场有限公司“123”发展布局,全方位融入北大荒“二次创业”新征程,实现企业创新有活力,水稻高产有技术,职工群众有增收,民生事业有保障,奋力续写普阳农场有限公司发展新篇章。(王运东 罗占胜)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