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信社驻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克尔台乡乌诺村工作队自驻乌诺村以来,工作队始终坚持把时间放在坚守岗位上、把精力放在服务群众上、把理想书写在农村天地上,在省农信社、县乡村三级的大力支持下,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村级党组织建设明显增强,村级产业发展迅速,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驻村工作队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社、黑龙江日报等媒体报道,入选2021年全省帮扶事迹典型案例;乌诺村党支部被推荐参与2022年全省基层党建示范点评选。
驻村更“驻心”,“用心”抓实基层党建
团结带领村两委抓实党建工作,强化乌诺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凝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阵地创建工作有质有量。原党群服务中心设施简陋、冬季取暖困难,工作队主动协调省信合出资10余万元进行升级改造,建立党建文化墙,建设远程视频会议室,增置电脑、沙发等办公设备,活动阵地环境极大改善,党建活动效果明显提升。党员教育管理有力有序。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把“三会一课”开出特色、开出效果,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累计组织开展“三会一课”53次,收看远程教育25次。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累计发展党员10名,树立党员标杆1名,培养致富能手3名,党员队伍活力持续增强。特色党建活动有声有色。连续多年组织村党员到外地考察产业项目,借鉴经验发展自身产业,开展庆“七一”慰问老党员系列活动,送上党组织的亲切关怀,全体党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提升。
驻村更“助力”,“用力”谋划产业发展
借助行业优势,发挥“纽带”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大帮扶力度,多点发力、协同作战,为乡村振兴“蓄势赋能”,带动村民增收,2022年全村脱贫户年人均纯收入15581.66元,增幅15.8%。实施产业项目促增收。成立乌诺农机合作社,协调省农信社资金50万元,申请扶贫资金100万元,购置玉米收割机、玉米免耕机、秸秆打包机等农机设备20台套,吸纳村民20人入社,帮助村民开展秋收工作,逐步实现全村土地经营规模化、田间作业机械化、农业生产标准化,并辐射周边乡镇提供有偿服务。申请扶贫资金实施奶牛入托项目2个,累计分红72万元,为村集体增加资金保障300万元。发展庭院经济促增收。乌诺村有在房前屋后闲置空地种植蔬菜的习惯,但除满足自用外收益甚微,工作队与村两委共同研究制定了《庭院经济发展规划》,坚持“绿色有机”标准,采用“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营销,党员干部试种后推广,从选种到销售全流程服务”方式,动员村民种植手指型胡萝卜、李子等果蔬,亩均效益显著提升,比如年近70岁的脱贫户李开所夫妇在自家5分的小菜园种植手指型胡萝卜,净收入达到7728元。完善产业链条促增收。随着种植质量的提高,乌诺村特色农副产品知名度不断攀升,多家电商主动要求代销产品,但是需要分享部分利润,为让村民更多受益,工作队依托腾讯微店平台,开设了“克尔台乌诺村绿色农产品”店铺自行销售,累计实现销售总额23万余元。乌诺村距县城40余公里,交通不便,为节约运输成本,工作队多次与顺丰速运沟通,达成战略合作,累计节约成本37万余元,形成了驻村工作队全程参与主导的,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
驻村更“注情”,“用情”纾解民忧民困
坚持把心思用在村里,深入群众家中了解村情民意,及时发现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办好惠民实事。捐资助学关心下一代成长。为乌诺村小学至高中的全部学生,捐赠学习用品价值3万余元;协调黑龙江省月至阳集团公司,为村里4名家庭困难的学生,累计捐助“爱心助学金”2万余元。改善环境提升精神面貌。发动并帮助村民清理房前屋后杂草杂物,营造舒适生活环境。协调省农信社向村爱心超市捐赠优质大米3万余斤,以积分换物品,改善村风村貌。协调省农信社、哈尔滨农商行出资2万余元建设“乌诺书屋”,捐赠图书5000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主动承担急难险重工作。2021年秋,乌诺村周边湖泡水位急速上涨至历史峰值,工作队与村两委定期巡逻,并捐款2万余元及时加固堤坝,确保安全度过汛期。自疫情以来,主动参与防控工作,严格控制人员流动,累计协调3万余元医疗物资支援村里抗疫,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下一步,工作队将持续落实驻村帮扶相关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发挥职能作用,继续与村两委一道,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谱写驻村帮扶新篇章。(刘志华)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