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查干乡地处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西南,近年来,巴彦查干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市委、县委关于乡村振兴部署要求,立足乡情实际,统筹特色优势产业,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2022年末,全乡实现人均收入21614.9元,永珍王府新村获评“省级文明村”称号。
深化党建引领,把责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压紧压实党委主体责任 贯彻实施巩固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全面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制,制定全乡重点工作任务考评细则,明确乡、村两级党组织主体责任和目标任务,强化督导检查。每周汇总情况,每个月召开一次调度会,推动各村在各项重点工作指标赋能增效、履职尽责。
强化村级党组织建设 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充分调动网格员认真负责态度,每个月召开一次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分析会,听取网格员汇报,包村领导、干部全程参加,既指导了工作开展又能掌握工作进度,使工作按程序按时高质量完成。
不断加强阵地建设 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5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处;新发展党员11人。思想要跟上工作要求,组织班子成员、村支部书记到佳木斯、富锦实地考察学习网格化、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先进经验,探寻乡村治理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拓宽增收渠道,赋能乡村经济强劲势头
资产资源增收 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各项工作的前提,对新增地源收费难问题展开全面攻坚,2022年,累计收费面积33.4万亩、资金1441.46万元,收缴率达83.2%,累计发包村集体资产12宗、实现收益167.19万元,发包村集体资源30宗、实现收益182.16万元,转让村集体资产3宗、实现收益7.99万元。有效化解村级历史陈欠398.8万元,清偿能力较2021年提升235%。
优势性产业增收 以一村一品为抓手,打造各村示范产业,推动王府等六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支持种植大户综合种养稻蟹8200亩,收获扣蟹35万斤、成品蟹12万斤,新增产值700余万元。实施草原奖补肉羊养殖场建设项目,着力发展朝尔、太和村湖羊养殖,满栏运营可达8000只,创造产值1900余万元。争取项目资金1300万元,建设巴彦他拉万头生猪牧场,通过转租谷实集团经营方式,年固定收益78万元,全部用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多渠道促增收 县级产业量化项目10个,实现收益143万元,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2526.8元。大力实施庭院经济,引导214户脱贫户养殖家禽3万余只,实现脱贫群众人均增收869元,与天津锌管厂、大庆油田、伊品、圣泉等公司对接,点对点进行劳务派遣,实现灵活就业950人,县内就业2200人,县外就业350人,落实脱贫户外出务工补贴资金3.9万元。
聚焦村域治理,建设富民宜居美丽乡村
强化基础设施投入 2022年,争取项目资金2291万元修建通乡路和村屯巷道8条53.71公里,全乡7个村全部建设全自动自来水井房。累计完成退耕还湿滩涂2.8万亩,“林改耕” 2105亩、“草改耕”732.5亩。
优化综合治理能力 投入资金104万元维修新建涵盖“综治中心”、“党建之家”、“服务大厅”三大板块的乡级政务服务中心,构建基层综合性服务阵地,依托“爱心超市”开展孝老敬亲之家、庭院清洁示范户、脱贫致富明星、励志勤学明星等评选活动,让扶志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结合乡域人口分布实际,划分综合网格25处,微网格131处,创新实施“定位先格后网、人员先训后岗、资料先登后统、信息先编后录的“四先四后”工作法,组建“网格互联集群”,为基层便民服务打下良好基础。
助推特色旅游发展 统筹规划大庙村民族特色优势资源,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依托乡内九八抗洪纪念馆、王爷府民俗博物馆、旗敖包等特色文化场地,全年开放场馆累计接待来访游客、参观学习人次达一万余人,为创新发展乡村一站式旅游打下良好基础。
下一步,巴彦查干乡将认真落实中央和黑龙江省委、大庆市委有关会议精神,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拓展思路,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力度、服务力度,以实干实绩奋力谱写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刘志华)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