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两会聚焦 | 港区代表姚祖辉:多为香港年轻人创造到内地的机会

发布时间:2023-03-08 15:46:42 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开局之年,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将开启履职尽责的新征程,来自天南海北、身处各行各业的他们如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备受关注。

《中国报道》新媒体平台特开设“两会聚焦”专栏,采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业界专家学者,全方位解读两会热点话题。

“有国家作为坚强后盾,香港的未来非常令人期待。”全国人大代表、沪港联合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姚祖辉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专访时说。

开启自己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期的姚祖辉,今年全国两会带来了《关于壮大发展好香港为离岸人民币最重要中心的建议》《给予有香港身份证的外国专家赴大湾区免签证等便利通关措施的建议》《关于提升港珠澳大桥效用,助力大海湾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建议》《进一步发挥香港联通世界优势,在港建立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四份建议。

为北部都会区建设凝聚科创力量

2022年10月19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新一届特区政府的首份施政报告,他提到,本届政府会全力推进“北部都会区”建设。这是北部都会区建设提速的显著信号。

此前一年,香港特区时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发表《施政报告》时透露,占地300平方公里的北部都会区,将在满足约250万人口的居住需求的同时,配合深港跨境口岸和交通基建,与深圳形成“双城三圈”的战略性布局。

北部都会区的地理范围涵盖香港元朗区和北区两个地方行政区,是一片靠近深圳的广阔土地。在姚祖辉看来,北部都会区建设是本届特区政府以投资为主导,推动香港固定资产投资和基建投资的一大举措。

“无科创无未来,北部都会区的建设有利于发挥香港作为超级枢纽的角色,与粤港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互联互通,构建顶尖的科研基地。”姚祖辉说。

香港具备雄厚的技术基础和科研实力,拥有5所全球100强大学、数以千计的世界级学者、数以万计的研发人员和丰富的国际科研合作经验,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此,姚祖辉表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意味着科技和教育同样重要,香港特区政府非常重视教育发展,多年来投入在教育上的开支是政府经常开支的主要范畴,而在科技方面的投资还远远不够,因此政府的主导非常重要。

对于建设北部都会区,姚祖辉建议在邻近内地的河套区或深圳湾口岸附近的屯门一带,设立由两地一流大学合作共建的研究型高等院校,营造科研氛围,配合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从而满足内地和香港两地对科创人员和专业培训的需求,并进一步带动香港在相关产业的发展,补充香港乃至全国在相关领域内可预见的人才缺口。

在姚祖辉今年准备的四条建议里,《进一步发挥香港联通世界优势,在香港建立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则是他有关增强香港科创能力的又一层思考。

他指出,香港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但规模都有限,可以考虑与香港的高校合作,在香港设立1~2个大型国家重点实验室,帮助香港解决一些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如芯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希望通过增设重点实验室的方式,推动香港科技发展更进一步。”姚祖辉说。

发挥好“超级联系人”角色,助力双循环战略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香港扮演着名副其实的“超级联系人”角色,为国家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了重要力量。

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2020年香港吸纳的直接外来投资金额位列全球第三。来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香港设立地区总部的国际企业已经超过9000家。

姚祖辉对近些年香港在连接内地与国际方面所做的工作给予积极评价。对于后疫情时代,香港应如何把握机会,既担当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角色,又担当好对外“超级联络人”的双重角色,姚祖辉表示仍有优化升级的空间。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也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进一步借船出海,现阶段我们要对中东国家、东盟十国等加大力度展示香港,向它们说明香港不只是一个进入内地的窗口,也是中国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平台。”姚祖辉说。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多年来虽然融入到了国家发展大局,却对国家‘双循环’战略中的内循环认识不足。”姚祖辉阐释说:“香港人精通国际市场,对贸易、投资、法律、融资很有经验,但对祖国14亿人口及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市场了解并不深入。香港的青年人和企业家应该到内地多走多看,及早赶上国家快速发展的列车,更好认识内循环战略。”

香港与内地全面恢复通关后,姚祖辉对两地的人流、物流来往和未来发展抱有积极预期。他建议,给予有香港身份证的外国专家赴粤港澳大湾区免签证等便利通关措施,也建议提升港珠澳大桥效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融合发展。

多为香港年轻人创造到内地的机会

“沪港明日领袖实习计划”是由姚祖辉在2007年发起的,主要是组织香港大学生暑期到上海实习,实地考察内地的就业环境、职场氛围,了解产业发展概况和国家宏观政策,并帮助有意愿的学生在内地进行学业、就业、创业、置业。

让姚祖辉感到兴奋的是,受疫情影响暂时中断的实习交流活动已经重启。今年他计划组织300名香港大学生前往上海。目前他正在对接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创新领域的一些龙头企业。

2月9日下午,由香港全国青联委员协进会主办的“百万青年看祖国”活动启动仪式在香港举行,正式拉开了香港青年赴内地交流的大幕。全国及各省区市青联代表和香港各界青年近500人参加。

“未来1~2年里希望能带100万人次香港青年到内地走一走看一看,进行学习交流、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等。我们也得到了香港相关政府部门的资助。多给香港年轻人创造机会,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姚祖辉说。

谈及两地青年人员往来,姚祖辉认为,政府层面的工作已经做了很多,很多活动也日趋成熟和完善。现阶段应该从香港年轻人的视角来考虑:为什么值得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如何共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最终我们要做的是要帮助青年人落实好学业、就业、创业和置业。”

姚祖辉还有一个身份是香港岭南大学校董会主席,关于两地青年学生交流,他向记者提出了新想法。香港岭南大学位于规划中的香港北部都会区,离深圳大学南山区直线距离仅有15公里。“未来,香港岭南大学的学生上午可以在岭南上课,下午坐上巴士去深圳大学学习,深圳大学的学生同样也可以去往岭南大学。”姚祖辉认为,这种交往将使香港大学生加快融入内地,更好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和生活。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 陈珂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