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教文卫

“您放心!这个周末您在家等我们就行!”

发布时间:2023-03-10 15:02:52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为充分发挥司法辅助职能,主动协调处理案件。黑龙江红兴隆人民法院主动协调鉴定机构为一位80多岁危重病人上门服务,让当事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温暖。

2022年年初,姜某驾驶小轿车行至虎林市八五〇农场某交叉路口时,与郭某相撞致其受伤,入院治疗46天,支出医疗费共计10万余元。经交警部门认定,郭某在此次交通事故中无责,姜某为全责。郭某来到红兴隆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姜某及某保险公司赔偿医疗费、护理费、营养费等,同时提出司法鉴定申请,请求对郭某伤情、护理天数等进行鉴定。

微信图片_20230307193041

郭某年逾八十,体弱多病,受伤后身体恢复不佳,卧病在床无法行动,且处于无意识状态。如将其拉到相距近200公里路程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难度极大,且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为了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提高案件效率,同时避免鉴定在客观上拉长审限后当事人意外情况发生,红兴隆人民法院立案庭负责司法鉴定工作干警抢前抓早,多方联系和协调,努力组织各方磋商,终于约定法医、承办法官、各方当事人,利用周末时间上门司法鉴定,“零距离”开展服务。

上午10时许,司法鉴定人员远途驱车赶到,承办法官也准时到位。在八五○农场郭某家中,某鉴定机构法医查看了郭某的伤情报告及病例等佐证材料,并认真询问了病情,最后对郭某仔细进行了身体检查,案件承办法官在鉴定查体中保持全程在场监督,并做好记载,经过共同努力,最终顺利完成了鉴定。

在交通事故、健康权、行为能力认定等案件中,司法鉴定是必经程序,但此类案件中,部分当事人身受重伤、卧病在床或行动不便,无法前往鉴定机构,一定程度影响鉴定效率及案件质效。鉴定所支出的费用直接增加了诉讼成本,鉴定在客观上拉长了案件周期,甚至会导致案件审理停滞不前,成为困扰老百姓的一块“心病”。

红兴隆人民法院全力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新格局,提供更加高效便民的司法服务。从司法鉴定这一“小切口”出发,积极探索解决当事人急难愁盼问题的创新举措,通过开展上门鉴定服务,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既缩短了鉴定周期,又提高了审判质效,让公平正义及时来到人民群众身边,让司法温情及时来到弱势群体身边。(红兴隆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陆松江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