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肇州县双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乡村振兴部门的帮助指导下,秉承着“强队伍、兴产业、惠民生”的工作思路,全面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部署要求,以产业脱贫为抓手,以防止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促进乡村全面振兴为目标,矢志不渝补短板、育产业、促振兴。
抓“关键少数”,干部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全面加强党对脱贫工作领导,抓紧抓好领导干部这一核心,以干部担当作为促振兴、谋发展。一是借助乡镇换届契机,选优配强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压实落靠主体责任,党委会议定期听取乡村振兴工作情况、研究部署重点工作任务,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纳入村级年度考核范围,包村科级干部督导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确保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管。二是发挥村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带领两委成员积极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妥善经营管理村级资产资源,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万元的村达到2个。坚持分类失策,“一户一策”研究本村脱贫户帮扶举措,给予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充分关心关爱。三是从严管理组织选派的“帮扶责任人”,提醒帮扶干部采用入户、网络视频、电话等方式,与帮扶对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掌握生活现状和实际困难,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帮助。
抓产业发展,致富增收措施更加夯实
把发展特色产业摆上突出位置,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推动脱贫攻坚成果更加夯实。一是培育支柱产业。立足全乡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引进客商慧农森保、科斯摩尔生物公司,投资建设灵芝套养林蛙新型中医药项目,乡主要领导担任“首席服务员”推进项目手续办理,免费提供100亩高标准耕地和80栋大棚作为试生产基地,目前灵芝套养林蛙互补共生试生产取得成功,实现产值约500万元。未来将探索建设“农光一体化”棚室区,发展“灵芝套养林蛙+光伏发电”产业,预计达产达效后,可带动全乡70户脱贫户户均增收2000元。二是打造帮扶车间。坚持“政府主导、企业搭台、脱贫户参与”思路,凝聚政府、市场、企业、群众多方合力,将双跃村瑞麟酒厂打造成群众家门口的“帮扶车间”,吸纳4名脱贫户从事白酒生产,实现脱贫劳动力就地就业、增收致富。三是激发内生动力。坚持“志智双扶”,结合本地种养殖业基础,鼓励引导脱贫户从事庭院养殖,由乡村干部帮助拓展销路、实现增收。2022年利用衔接资金33900元购买鹅雏2000余只,采取“集中代养+农户自行散养”相结合方式饲养,实现户均增收500元;部分脱贫户自主开展笨鸡、生猪养殖,均取得一定经济收入。
抓民生事业,振兴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持续加强乡村建设,巩固拓展惠民政策覆盖率,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人口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一是夯实“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多措并举促进脱贫户增收,2022年全乡脱贫人口人均收入达1.4万元。普惠实施教育、医疗、住房等优惠政策,9名学生在读、其中3人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脱贫人口新农合参保率达100%;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及脱贫人口住房安全“回头看”行动,实施九三村姜炮屯井房撤并工程,完成农村饮用水水质检测工作。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危房改造,认真开展“双违”整治,完善乡村基础设施,继续实施村庄绿化,常态化开展生活垃圾收储转运工作。2022年,完成2021年度农厕改造验收24户,实施困难群体危房改造197户,修缮村屯道路7.1公里,完成绿化面积97亩、苗木2500株,清理生活垃圾320吨、农业生产废弃物12吨、排水沟渠82.5公里,乡村面貌整体提升。特别是,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91万元,实施明沈公路过乡段维修改造工程,重新铺设人行道并修建停车位近百个,使通乡主干路两侧面貌焕然一新,得到有关领导和各界群众普遍认可。三是加强乡村治理。积极创建文明乡村,完善村规民约,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充分利用乡文明实践所、村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阵地,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双发乡将继续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乡村振兴部门的部署要求,踔厉奋发、笃行实干,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发展。努力做到以下四方面:一是产业兴。大力推进灵芝套养林蛙等特色产业,努力打造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联农惠农机制。二是政策兴。对边缘易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拓展脱贫劳动力和半劳动力人口增收渠道,提升无劳动力人群保障水平。三是生态兴。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着力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四是文明兴。加强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曾德彰)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