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北京,花红柳绿,春和景明。在这春光明媚的好时节,日中友协代表团时隔三年再次访华,并于4月12日下午做客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座谈会上,双方围绕《人民中国》办刊及推广经验、中日民间交流及报道合作等话题进行了热烈交流。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主任陈文戈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主任陈文戈对亚太中心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代表全中心员工,对代表团的来访表达热烈欢迎。陈文戈表示,这是疫情爆发后,也是亚太中心成立后迎来的第一个日方代表团。今年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和《人民中国》创刊70周年,以此为契机,亚太中心将进一步加强同日中友协等的交往,共同促进中日友好事业发展。
日中友协代理理事长扬原安麿
日中友协代理理事长扬原安麿对《人民中国》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人民中国》常年以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述中国,在帮助日本民众了解真实、客观的中国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是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日本需要努力创造新环境迎接两国关系的新时代,日中友协将通过日中文化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推动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相信今后《人民中国》还将在其中发挥更大作用。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王众一
随后,座谈会进入交流环节。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总编辑王众一首先对70年来《人民中国》的发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并强调无论两国关系处于“高峰”还是“低谷”,《人民中国》始终重视民间“草根”交流,通过真实报道促进中日友好。他介绍说,进入21世纪,《人民中国》实现了日本本土印刷,并通过运营推特、脸书、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及举办“熊猫杯”日本青年感知中国征文大赛等形式,不断增强对受众,特别是年轻人的吸引力。“期待通过同日中友协的合作,发挥日本各地读者会的机能,并通过共同策划、联合报道等方式,不断扩大两国的‘朋友圈’。”
在王总编提议下,日中友协代表团成员纷纷回忆起同《人民中国》的交流往事,并为《人民中国》的发展及两国友好合作建言献策。
日中友协专务理事西堀正司
日中友协专务理事西堀正司是《人民中国》的老读者、老朋友,他回忆了上世纪80年代接触《人民中国》、并帮助《人民中国》扩大在日读者的往事,并对同《人民中国》的合作及发展提出了建议。他表示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新鲜事物不断涌现,纸媒发展愈发困难。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日本年轻人通过《人民中国》了解中国的魅力,加强对华理解,是当前面临的最紧迫和最重要的课题。同时,日本媒体相对而言更倾向于报道中国的负面新闻,而不是发展成就,这对两国国民感情也带来负面影响,双方需要设法消除这一影响。
日中友协常务理事大薮二朗
日中友协常务理事大薮二朗同样认为,在日本年轻人越来越“远离文字”的背景下,纸媒的发展确实面临一定困境,双方需要努力合作,扩展读者群体。
长野县日中友协理事长大月良则
长野县日中友协理事长大月良则从多年来在长野县厅从事国际交流的经验出发,强调地方交流及面对面交流的重要性。他表示,长野为了支持北京冬奥会,邀请中国从事冰雪运动的高中生访日,并同日本高中生交流。通过这一活动,双方切实地感受到了在现实中进行交流的重要性。“在面对面交流后,如果大家能阅读《人民中国》,重温活动加深理解,势必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希望今后能将《人民中国》作为加深相互理解的珍贵教材。”
日中友协常务理事安藤公一
日中友协常务理事安藤公一认为,纸媒拥有独特的“仪式感”,看到自己参与的活动被纸媒刊载,不仅能给年轻人带来巨大影响,也能改变他们对纸媒的看法,加深他们对纸媒的关注。
日中友协事务局次长前田知子
日中友协事务局次长前田知子同样认同纸媒的独特作用,她建议给包括日本在华留学生在内的日本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人民中国》的途径,进一步激发他们了解中国的动力。
座谈会现场
对于日中友协代表团提出的想法和建议,《人民中国》的代表给予了积极回应,大家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笑声掌声不断。
出席座谈会的中日代表在会后进行交流并合影
一个小时的座谈转瞬即逝。座谈会后,双方合影留念、共话友谊,相约早日于日本再会,为中日友好事业再续新篇。
撰文: 李一凡
图片:顾思骐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