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积极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发布时间:2023-04-24 10:05:18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文/罗松龙日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党的二十大举旗定向,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新征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

忆往昔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看今朝逐梦同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义无反顾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创造了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历史的长卷正在徐徐展开浓墨重彩的篇章,作为一名宗教界人士,我感到无比自豪和振奋,更感到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一、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奋进新征程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守初心使命,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同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特别是在最近十年中,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一是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取得了十六个方面的伟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新时代以来所有成就的取得,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就我们玉树来说,玉树能从震后的满目疮痍中奇迹般地迅速重建,到现在成为越来越美丽和谐的生态文明城市,无不凝聚着习总书记的关怀。玉树天翻地覆的变化让各族人民更加发自内心地知党恩、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这已成为广大群众的人心之所向。

历史和实践都多次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险阻的坚强后盾,是过去、现在、未来令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制胜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环顾当今世界,能够做到时刻维护群众利益,为人民服务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令全社会安乐和谐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我们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

二、肩负历史使命,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我国宗教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是新时代党的宗教工作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宗教界的重大使命。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必须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进一步突出了民族宗教工作在涉藏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命运共同体,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是新时期涉藏工作的重要工作任务,也是新时期对藏传佛教界的时代召唤。

(一)继承历史优良传统,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在佛教发展史上,历来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良传统。

1.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与社会相适应利生的情况

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能够得以迅速发展和广泛传播,是因为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时期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释迦牟尼最初摒弃了自私自利之心,发心要利益一切众生,并为了这个目标不断积累福、慧二种资粮,最终成就了圆满佛果。

成佛的目的就是利益众生,而为了达到其利益众生的目的,只有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因时制宜、因势利导,才能做到更好地利益众生,比如释迦牟尼根据众生的情况分别开演了大小乘两种理论。另外释迦牟尼在律部学中也明确讲到,佛弟子必须遵守国家和地方的律法,包括为想出家的人最开始授出家戒时,按佛制传规也都必须询问:“国王有不许吗?”[1]。除此之外,释迦牟尼并没有讲过任何一句“佛弟子可以不守戒律、可以任意妄为”的话。

释迦牟尼教育弟子们首先是国家公民,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不能引起他人对佛教的不信等,并将这些恶行列入戒律中的应禁条款。对于能够利益众生的善行,则列入戒律中的应行条款。通过各项规定令行禁止,使得佛教不仅与国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规相顺应,而且也不破坏法律法规。这是释迦牟尼在善加适应社会方面作出的表率。因此我们作为佛弟子,应以国家利益为先,坚持以爱国爱教为基本准则。

2. 印藏二地佛教祖师与社会相适应利生的情况

追随释迦牟尼的修行者如夜空繁星般众多,其中佼佼者有古印度的七代付法藏师、南瞻部洲六严二胜诸论师、八十四大成就者等,他们都是通过把佛法教义教规与当时的社会相适应,从而把释迦牟尼的理论发扬光大。

在我国青藏高原地区,自法王松赞干布制定善法推广佛法以来,陆续有宁玛派师君三尊[2]、噶举派玛米塔[3]三祖师、萨迦派五位祖师、觉囊派衮钦师徒、格鲁派宗喀巴师徒等祖师大德应化世间,他们所教化的佛家弟子,如大地上的树木般繁茂。这是祖师们以无畏的勇气、精进和智慧,摒弃了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谋求众生的幸福,将释迦牟尼的理论与当时的藏区社会发展相适应,并发扬光大,由此也使得释迦牟尼的理论即佛教善文化流传至今,并能够从世界屋脊传播到世界各地。

在宗喀巴生活的时代,藏传佛教教派林立,争斗激烈,僧团戒律松驰,僧人腐化堕落,抛弃经教,学风日下。宗喀巴极为痛心,以维护藏传佛教的社会影响和名誉为目的,决心进行宗教改革。改戴黄色帽子表示坚决严格遵守佛教戒律,以示不同于其它教派,区别于败坏戒律者。依据佛教经典制定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大力提倡遵守戒律、制定寺院管理制度等。此举收到了广大僧俗的欢迎,从而使得藏传佛教能够蓬勃发展,显示出更强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如果藏传佛教不能适应现实社会,它就不可避免会走向消亡。这实质上反映了任何宗教都要调整甚至改革自身,与时俱进,与世俗社会相协调、相适应的规律。宗喀巴高树戒律、进行宗教改革,便是藏传佛教自我调节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最好印证。

3.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继续推进藏传佛教与社会相适应

藏传佛教的全体活佛和僧尼们,作为追随历代大德祖师行持的实修者,我们要发扬藏传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的优良传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秉持弘扬释迦牟尼的理论。因此,我们要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持戒守法,全力促进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使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对于藏传佛教和广大信教群众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契合信教群众的思想、生活环境等来弘法,才不会令群众期望落空,释迦牟尼的理论也因此才有望驻足于青藏高原,并真正服务于整个社会,成为东方善文化的重要根源和国家软实力。

(二) 做好教规教义中国化阐释,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2021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深入挖掘教义教规中有利于社会和谐、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对教规教义作出符合当代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符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

中华民族文化自古就是多元一体的,历史上的藏传佛教是在各民族共同创造中华文化的历程中发展演变的。佛教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阐释藏传佛教文化的精粹和中国特色宗教思想建设工作,服务于中国式现代化,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宗教中国化是我国宗教发展的必由之路,这是随着时代变化而动态发展的过程,既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又要善于纳入时代内涵。宗教中国化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1. 释迦牟尼大乘人生观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释迦牟尼的大乘人生观

就释迦牟尼的大乘人生观而言,不论自己遇到任何艰难险阻,都要勇敢无畏、心怀大志,时刻想到:“正在遭受轮回与恶趣痛苦的一切众生,都曾在很多世中作过自己的母亲,要把她们从痛苦中拯救出来,安置于永远的快乐中,自己一定要担负起这样的责任!” 从而坚定地去利益众生,这就是大乘的人生观。四世班禅大师罗桑确吉坚赞说:“假使为利一有情,无间火内经劫海,勤求菩提全不厌,加持进度速圆满。”意思是假使自己为了利益一个众生,必须要在千百劫的长时间内遭受烈火焚烧之苦,自己也不会因此舍弃大悲心,而且要勤奋精进于菩提果位。

如此伟大的利他人生观或者菩提心,可以通过修持七因果教授法来生起,这在弥勒菩萨的著作《现观庄严论》中有详细的阐述。所谓七因果,包括平等舍、知母、念恩、报恩、悦意慈、大悲心、增上意乐七支内容,其中从平等舍到悦意慈之间的五支,是因;最后二支是大悲心和增上意乐,是由前面五支内容作为因而产生的果。又在生起大悲心和增上意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才会生起菩提心。因此这被称为七因果教授法。

大乘道的根本就是大悲心,因此大乘修行人需要生起救度一切众生脱离痛苦的大悲心。如果生起了毫不造作的大悲心,就能在此基础上产生“救度众生离苦的责任当由自己担当”的增上意乐。由此进一步会产生“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应当获得佛的果位”的菩提心。

对于一个修持菩萨行的人来说,利益众生的方法可以归类为两种,一是令众生具足安乐,二是令众生消除痛苦。众生安乐分现阶段的安乐和究竟的安乐两种,令众生具足现阶段的安乐是指要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世界和平,最起码自己也要做到乐于助人、诚信友善等。令众生具足究竟的安乐是指令众生了知业果取舍的道理、善业的利益、恶业的危害、烦恼三毒的过患等,使众生最终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如果能令众生具足了这两种安乐,实际也就做到了救护众生远离一切痛苦。因此,这二者都是需要大乘修行者去勤加修持的。

以上是佛教大乘理论中的人生观。

(2)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这是党的庄严承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前仆后继、艰苦奋斗,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的恩德。

中国共产党能够战胜当时势力强大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通过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在百年的奋斗中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又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这一伟大理论也在实践中落地开花,不仅为全国人民带来了身心幸福,而且推进了祖国统一,促进了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这一切胜利和成绩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共同理想中凝聚的为人民谋幸福的慈悲之心。

现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科学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明确“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定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紧紧围绕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推进各项工作,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治国有常,利民为本。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各个历史阶段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领导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的坚强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使得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使得人民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不断增强,奔向全面小康。这些从近些年的国家外交、迎战国际金融危机、香港澳门回归、举办北京奥运会、玉树震后重建、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在建的川藏高速公路川藏铁路、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中国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等,我们无论是作为宗教界人士还是普通公民都是有切身体会的。

综上,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是释迦牟尼的法义旨趣,都是为了谋取人民和众生的幸福。佛教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具有适应性和一致性。因此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为了人民幸福、众生幸福而努力,这是释迦牟尼的每一位弟子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2. 阐释佛教大乘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

社会观人生观是每个人对自己人生道路的选择。在当前社会中有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一种是利己主义,认为人生的目标就是为了谋取个人的私利,如果私欲没有满足,就损害他人、危害社会、报复社会。

另外一种人生观是为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就是这样的人生观。持有这种人生观的人,无论自己能力大小、地位高低,他都会一直牵挂着群众利益,想的都是群众疾苦,做的都是利民之事,一生中大公无私、帮助他人,由此他也能不断增长积极乐观的心态,他的人生充满光芒。这样的利他思想,也是释迦牟尼大乘理论所倡导的。

无论释迦牟尼的人生观,还是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二者都是要摒弃自私自利的心,全心全意为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比如当新冠病毒威胁着人民生命健康的时候,广大共产党员们置自身性命于不顾,投入到全国人民科学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在治疗中不分地位高低,没有贫富之别,对所有的患者都平等对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我们国家还从中央财政专门拨款,置办医疗物资防控疫情,并向多个贫困国家提供援助。三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牢牢掌握了抗疫的战略主动权,有效延长了中国人口的平均寿命,特别是在医疗条件相对薄弱的藏区,科学抗疫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在防疫的同时党和国家采取多举措改善民计民生,三年中我国经济增长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再比如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的时候,第一时间冲到灾区的就是共产党员,他们为受伤者提供医疗,向灾区群众分发救灾物资,帮助灾区人民度过并走出自然灾害的阴霾。而且国家集全国之力,以世间罕见的速度进行了灾后重建,建设了配套齐全、比以前更好更美的新家园,给予人民幸福安乐。同时,对于地震中受到破坏的很多寺院,也进行了重新修建。一直到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仍然如同父母牵挂孩子一样关怀着玉树和汶川的人民。

因此,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宗教界人士要爱国爱教,深入剖析慈悲心利他思想和中观哲学思想等,进一步融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带领大众牢固树立为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正确人生观。同时要进一步发挥藏传佛教文化资源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传承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国梦凝聚力量。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是相互交叠、互构互促、相辅相成、相互推进的关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强调指出 “必须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经过千百余年来的文化交融,佛教已融入中华民族文化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珍贵宝藏和人类文明的共同瑰宝,对促进人心和顺、家庭和睦、社会和谐、世界和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近代历史来说,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明成祖朱棣、明宣宗朱瞻基先后迎请藏传佛教高僧如国师三剌喇嘛[4]及大乘法王[5]、大宝法王[6]、大慈法王[7]到南京、北京、五台山等地祈福国泰民安。清朝乾隆皇帝先后迎请六世班禅大师、章嘉国师等八大呼图克图到北京、河北承德等地弘扬五部大论即因明论、般若论、中观论、俱舍论、律论[8]等,推动汉藏蒙等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中华民族文化多元一体化做出了贡献。

2015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藏传佛教界有爱国爱教的传统,涌现出了十世班禅大师、喜饶嘉措大师这样的代表性人物。绝大多数藏传佛教僧众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拥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工作时高度赞扬了宗喀巴大师、十世班禅大师的历史功勋,并对藏传佛教寄予厚望,指出:“藏族是青海最大的少数民族,要重视做好藏族工作和藏传佛教工作,青海的藏族为整个藏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宗喀巴大师、十世班禅大师都是青海人,是青海的骄傲。”

我们要始终铭记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谆谆教导,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不断推动各民族坚定“五个认同”。藏传佛教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发挥其在民族团结进步方面的优势作用,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度和广度,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团结各族群众传递社会正能量,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正如十一世班禅大师所说:“藏传佛教传承千年,是佛教中国化的具体产物,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智慧结晶,是历代藏传佛教高僧大德因时因地、如理如法、契理契机传承佛法而形成的,是中国特色佛教理论和传承体系。当代藏传佛教要在中华文化沃土上生长,要在党和人民厚望下前进,要同时代发展结合,要在祖国强盛中弘扬。当代藏传佛教界人士,要一生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作为佛教徒,作为释迦牟尼佛陀的追随者最能践行利益众生、利乐有情的修行。”

作为宗教界人士,要在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坚定地做到在政治方面爱国爱教,在知识方面博学多闻,在宗教方面守护戒律、利益众生;要主动配合党和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引导信众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法治意识,坚持政教分离,反对利用宗教搞分裂活动的图谋,在事关祖国统一、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等重大政治问题上与党和国家保持一致;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并发挥藏族等各民族文化的正能量引领作用,在多民族文化共生发展中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力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服务文化强国建设、促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同时,让世界更好了解美丽中国和悠久灿烂中华文明。

(作者系青海玉树州政协副主席)

[1] 如果国王不许可,是不能出家的。

[2] 师君三尊:亲教师静命、轨范师白马桑菩瓦、法王赤松德赞。

[3] 噶举派三祖师:玛尔巴、米勒日巴、塔波。

[4] 元末明初藏传佛教名僧。又名三剌喇嘛、海喇嘛。全称海喇嘛桑杰扎西,清代文献译作“桑儿加查实”。

[5] 本名贡噶扎西,《明史》称为昆泽思巴。中国藏传佛教僧人。

[6] 本名得银协巴,第五世噶玛巴。中国藏传佛教僧人。

[7] 本名释迦益西,《明史》称作“释迦也失”。中国藏传佛教僧人。

[8] 藏传佛教五部大论是三乘佛教综合知识和哲学理论高度概括性的显宗五部经典理论。因明论阐释认识规律逻辑等,般若论阐释三乘佛教境、行、果知识理论框架和内容,中观论阐释诸法性空哲学,俱舍论是包罗万象的佛教知识“宝库”,律论阐释习律护戒、止恶扬善的各种规定。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