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开幕。本届峰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重庆和新加坡同步举办。
第五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金融峰会项目签约仪式
中新金融峰会是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要标志性成果,本届峰会以“金融中心新使命·金融开放新动能”为主题,围绕中新金融深化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助力RCEP实施,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主题,重点开展12场主要活动和9场专题活动,邀请多国专家学者共话中国与东盟金融行业合作的新篇章。
重庆市委书记袁家军表示,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两国领导人就中新关系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共同将中新关系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为深化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务实合作提供了战略指引。
重庆市市长胡衡华在致辞时提出,要以本届峰会为契机,以西部金融中心建设为载体,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携手推动更高效率的互联互通。
新加坡通讯及新闻部部长、内政部第二部长杨莉明视频致辞时提出,加强金融合作与互联互通将推动中国—东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更加紧密的金融生态体系有助于降低跨境交易的成本,促进融资便利化,释放区域发展的巨大潜能。
扩大开放合作,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中新双边经贸合作持续快速增长。商务部副部长李飞在开幕式上表示,2022年两国贸易额达到1151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中国连续十年是新加坡第一大贸易伙伴,新加坡也是中国在东盟最大投资目的国,中新双向投资总额已经超过2000亿美元。
李飞建议,充分发挥双边机制平台的作用,深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尽早签署中新自贸协定,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带动对外赋能。推动金融服务向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拓展,积极探索金融开放创新,让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中新资本市场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态势。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提到,目前有82家新方机构获批合格境外投资者QFII的资格,在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规模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星展证券等8家中新合资证券基金公司,5家中资证券基金期货公司在新加坡设立子公司,去年年底中新实现了ETF互通。他认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复杂,开放与合作是全球经济富足的必由之路,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坚定不移地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加快推出并落实各项开放举措。
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表示,截至2022年底,3家新资银行在华设立了外资法人银行,7家中资银行在新设立了分行,3家中资保险集团在新设立了保险机构。未来中国银保监会将重点从四方面,推动双方加强金融合作。一是大力支持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建设。二是持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鼓励中新银行保险机构进一步丰富供应链金融产品,扩大对中小微企业和“三农”等领域的普惠金融供给。三是扩大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进一步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积极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四是加强中新监管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与区域金融规则制定,提高金融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货币融通,促进金融数字化发展
人民银行、外汇局出台系列金融创新政策,助力中新双边和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陆磊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加强金融政策创新和供给,为中新高质量合作继续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稳步推进本币结算合作,进一步推进中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持续优化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资金管理政策,为新加坡等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文莱中央银行副行长穆丽雅认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金融互联互通要关注支付数字化和金融服务数字化的发展。“区域支付互联互通”是中国与东盟的重要合作领域,有助于深化双方在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方面的伙伴关系。而推动金融服务的数字化发展,可进一步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根据《东盟数字世代报告2022》,科技有助于中小企业提高获得贷款的几率,从商业银行获得贷款的几率提高了47%,从金融科技或网络借贷服务机构获得贷款的几率提高了15%,这表明金融科技或网络借贷服务机构发展前景广阔。
泰国中央银行副行长马西·苏帕蓬塞表示,金融互联互通在促进高效、低成本的支付结算交易方面有重要作用。他建议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是在结算中推广使用本国货币,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财务成本。泰国自2011年以来致力于推动人民币和泰铢在两国贸易中的使用,采用直接标价法和签订《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来保证本国货币的流通,增强私营部门在跨境交易中使用本国货币的信心。其次是通过数字化发展加强金融互联互通。泰国是最早开发可互操作的扫码支付系统和实现零售转账的国家之一,是东盟地区跨境支付合作伙伴数量最多的国家。泰国央行积极加强支付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探索使用央行数字货币,实现跨境交易真实结算。
泰国中央银行副行长马西·苏帕蓬塞发表演讲
坚持金融创新,构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近期金融局势的动荡引发了各方对稳定的担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李波表示,中国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开拓者和绿色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者,新加坡则是一座以创新、高效、良好监管闻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本次峰会有助于探讨如何控制金融风险,充分利用金融创新带来的各种机会。他认为绿色金融创新可为大规模碳减排或适应性投资提供资金,帮助各国早日实现碳中和。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合作,能够促进金融创新,释放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行长孟文能表示,新加坡金管局和中国人民银行已经组建了中新绿色融资特别工作组,加强公司行业间的交流,调动私有资本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孟文能建议中新双方共同探索创建绿色金融市场生态体系。新加坡金管局可以对有意愿在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中方企业提供绿色债券认证资助,对在新发展绿色债券的发行费用予以补贴。他还提到,应进一步协同双方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案。中国与东盟应该增强在彼此的分类方案框架下的可操作性,为区域吸引更多的跨境绿色融资机遇。还有探索包括公有私营企业与多边发展银行在内的新型融资结构,降低风险,为无法吸引纯商业资本的企业提供融资渠道。
“东盟成员国希望通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对环境的危害,实现向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老挝中央银行副行长瓦塔纳·达洛伊说。为实现这一点,金融业务部门应该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制定相对统一的标准来定义和分类可持续金融,助力各方制定相关政策和战略规划,以标准和一致的方式开发企业所需的产品与服务,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次峰会达成签约项目90个、合同金额1110亿元,其中涉及中外资机构落地19个、合同金额392.3亿元,涉及机构增资5个、合同金额99亿元,促进了行业对接、银企互动和项目落地,形成了以金融合作带动产业发展、以金融创新带动产融结合的良性互动,释放了深化中国—东盟金融开放合作的积极信号。
(文/郭熙贤)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