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3年“澜湄周”活动——绿色澜湄计划:澜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基础设施知识共享圆桌对话在京召开。来自生态环境部及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湄公河国家环境与气候部门、联合国驻华机构、相关国际组织、研究机构及企业代表参加会议。
《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与行动框架2023—2027》发布。
在活动期间,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巡视员孙雪峰、澜湄合作中国秘书处代表耿聪、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副主任李永红、老挝自然资源与环境部规财司副司长苏克萨蒙•帕塔马沃因(SouksamonePathammavong)、缅甸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司副司长昂觉蒙(Aung Kyaw Moe)、柬埔寨环境部代表、泰国自然资源与环境部代表和越南驻华使馆代表共同发布《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与行动框架2023—2027》。
孙雪峰
孙雪峰表示,澜湄六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诸多务实合作,为促进区域绿色复苏,推动绿色转型,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做出积极贡献。未来,在《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与行动框架2023—2027》指导下,澜湄环境合作应持续巩固合作共识,凝聚发展合力。
李永红
李永红表示,2023年是第二期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的起始之年,相信未来五年,澜湄环境合作将取得更多务实成效,促进澜湄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苏克萨蒙•帕塔马沃因
苏克萨蒙•帕塔马沃因表示,老挝目前正在实施第九个经济发展规划,致力于2020至2025年间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整体目标,建设更加绿色、清洁和美丽的老挝。他表示很高兴看到澜湄环境合作中心正重点推动低碳可持续基础设施知识分享工作,期待各国共同将合作规划变成务实行动,在澜湄合作框架下构建更紧密的可持续发展伙伴关系。
昂觉蒙
昂觉蒙表示,新一期《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战略与行动框架2023—2027》内容充实且富有雄心,为下一阶段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期待新战略带来更多合作机遇与合作资源,开发更多能力建设和示范项目,并通过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共享,助力各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共同推动澜湄流域韧性发展。
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涂瑞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公室代表金秀丽、亚洲开发银行合规审查委员会原主席兼执行局局长唐丁丁做主旨发言。
涂瑞和指出,全球环境治理已走过了50年历程,但治理体系仍面临有效性不足,各国发展能力不同、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相应经济和技术能力等现实挑战。本次会议聚焦知识共享与合作,对于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秀丽表示,儿童是气候变化风险应对中的重要群体,应充分考虑儿童在气候变化议题上的独特脆弱性,采取积极的气候韧性发展政策,增加针对儿童的适应气候变化融资,并优先考虑儿童所依托的基本社会服务。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期待与各方,共同努力将儿童权利纳入区域气候行动,并开发更多气候适应能力提升方案。
唐丁丁分享了金融助力区域气候韧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并为澜湄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提出五点建议:一是推动澜湄气候适应知识分享与合作;二是制定澜湄区域气候韧性一体化合作规划;三是设计实施气候韧性基础设施示范项目;四是探讨共建澜湄绿色低碳转型投资平台;五是鼓励多边机构积极参与未来环境合作计划。
本次会议由生态环境部指导,澜沧江—湄公河环境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云南省生态环境厅、青海省外事办公室联合主办,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资源研究所、乐施会、中英合作国际林业投资与贸易项目、世界自然基金会、亚洲基金会协办。
记者:郭熙贤
编审:鲁楠 袁亚楠
责任编辑:陆松江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