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哒哒—哒哒—”5月13日,来到君塘镇大渔池村,只见种粮大户桂刚的水田里,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示范指导桂刚操纵满载秧苗的插秧机,一行行秧苗整齐地插进田间,为原本光秃秃的水田铺上了一层淡淡的新绿。
示范指导插秧
那位中年男子就是宣汉县农业机械化推广站站长程维森,汉族,47岁,本科文化,中共党员,1997年10月参加工作,一直怀揣“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梦想,在盆周山区农机化发展路上苦苦求索,用平凡的人生铸就不平凡的农机化事业,积极在全县推广农业机械化,助推现代农业科学化发展,勾画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推广技术——
他是田间地头的“土专家”
“程站长,我没想到你会引进这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操作更加轻松了,我们搞农业更有信心更有奔头,这种信息化技术又让我们节约了很多劳力,一年下来节约了一大笔工资,硬是省力省钱,明年我再扩大规模生产。” 来到宣汉县新芽农机专合社,业主向森林对程维森啧啧称赞。
深入一线检查提灌站情况
原来,程维森为抓好智能化、信息化建设,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金色大田科技有限公司强强合作,通过社会化服务网络平台,利用耕、种、防、收等农业机械链接北斗终端网络,召集12名业务精湛的农机操作手和22个农机专合社业主,在天生镇新芽村为他们演示推广无人拖拉机耕田、无人插秧机插秧、无人机植保防虫、无人收获机收割、智能移动式提灌抽水等信息化技术。
据统计,该县已有25台农业机械使用连接了金色大田科技公司终端网络,每天各种无人操作机械可节约操作机手工资至少5000元,全县农机专合社一年可节约农机手工资上百万元。
宣汉幅员面积4271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街道)、总人口132万人、具有“七山一水两分田”地貌特征,程维森从2012年起,带领本单位人员和专合社业主,远赴浙江、重庆等地,学习研究农机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三新”技术,亲临一线推广手扶式稻谷收割打捆机、大豆玉米播种机、无人机植保、马铃薯收获机、秸秆还田机、油菜两断式收割等先进农机具。
“桂总,你好!今天,我想带几个农机专家来君塘镇大渔池村,利用你家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试用掌上电脑或手机监控机耕、插秧、机防、机收这些生产环节,了解机械运行状态?” 记得2020年5月中的一天凌晨,程维森早早起床,用电话联系桂刚,告诉他这样一个好消息。
桂刚听到后,高兴地说:“感谢程站长,这么好的技术,我们早就想学了,只是你们没有给我们机会,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我们一定全力配合,你说怎样整就怎样整呀!”
找到“试验田”后,程维森立即带着专家们来到桂刚家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挽起裤脚,深入田间地头搞规划、定界桩、测定位、探信号,一心扑在工作上。历经3个月鏖战,虽然他们每天满身裹满泥巴,还把天作账地当床,但是他们依旧潜心研究农机化技术,从来没有叫声苦喊声累,苍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君塘镇大渔池村建成了全市第一个水稻全程机械化智慧农场,熟练地通过掌上电脑APP网络操作系统观察基地内机械化生产状况。
“以前翻十多亩田地,靠人力需要七八天,现在用机器,半天之内就能干完。如今我一个人下地就能应付,家里人还能在家做家务,照看牲畜,增加了不少家庭收入。” 提起程维森,桂刚总是竖起大拇指连连点赞。
破解撂荒——
他是百姓眼里的“拓荒牛”
“今年一定是个丰收年,撂荒地摇身一变成为‘致富田’了!” 来到宣汉县胡家镇思乐村,村民黄先进正在一块地里抢收油菜,满脸荡漾着丰收的喜悦,“这得感谢程站长,是他帮忙破解了撂荒,让我们有个好收成!”
据黄先进回忆,过去,思乐村大多数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都是老年人和小孩子。面对那么多的田地,他们无法全部耕种,导致不少田地严重抛荒。
为了破解撂荒问题,黄先进多次找到程维森研究对策。通过数十次实地考察,程维森找到了解决办法:用“铁牛”代替“耕牛”,全面实施机械化生产。
面对思乐村村民不懂农机操作技术的问题,程维森认为办法总比困难多,于是手把手地教村民操纵农机设备,培养了一大批农机服务“技术能手”,组织他们成立胡家镇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规模发展种植业,还免费为农民进行社会化服务,有效解决了撂荒问题。
获取这一经验后,程维森带领技术团队,在全县37个乡镇全面推广,成为百姓眼里的“拓荒牛”。
为彻底解决“谁来种田,怎样种田”难题,从2012年以来,程维森带领技术团队创新“专合社+基地+农户”模式,利用水稻全程机械化机插秧“13444”浆泥育秧技术,采取农业机械化、服务社会化、管理现代化、经营多元化等“四化”举措,培育壮大农机经营主体。“程站长,感谢你们购买了这种先进的井关HF608G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含打捆一体机),不仅收割稻谷颗粒归仓,而且还能把稻草打捆回收做畜牧饲料。我整了这么多年,从没遇到过这么先进的农机具,太感谢了!” 宣汉县丰收农机专合社桂刚说,既省时又省力,农民再也不愁种田收割难的问题。
同时,程维森围绕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耕、种、防、收、烘”等关键环节,牵头制定《宣汉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主要粮油作物社会化服务收费指导意见》,亲自参与编制、讨论、完善、审定,明确了服务组织、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标准、收费标准,激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农机作业服务。
“通过机械化耕种,我县有效解决了撂荒的问题,不少撂荒地变成了金土地,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程维森胸有成竹地说,该县现已培育农机专合社23个,流转经营田地近2万亩,平均每年还为周边农户开展耕、播、管、收等社会化服务30万亩以上。
端稳饭碗——
他是农机基建的“急先锋”
“我村提灌站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请你帮忙修一下!”程维森回忆,记得有一天凌晨,突然接到一个来至宣汉县普光镇玛瑙村村民的求助电话,他迅速带领高级工程师王铭等技术人员,急匆匆赶到事故现场,通过检查发现这个提灌站引水出现漏气,通过维修,确保了该村100余户农民的300亩农田灌溉。
为扎实抓好春耕保水工作,程维森每年都会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提灌站运行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对设备陈旧老化、带病运行的提灌站进行维修改造,加大对提灌站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推进农村机电提灌站建设,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灾减灾能力,为粮食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只有把我县农机基础设施建设好了,才能让老百姓放心地发展现代农业,从而发家致富,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面对宣汉农机基础设施建设,程维森始终坚守这样的承诺。多年来,他带领专业团队主动找准农机化发展短板,因地制宜研究措施,积极向省、市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补齐短板,夯实农机基础,为全力冲刺“百强县”、勇当达州振兴“主力军”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脚上沾满多少泥土,对老百姓就积淀多少情感!”如今,漫步在宣汉4271平方公里的那片热土地上,到处都留下了程维森的脚印。多年来,他牵头大力推进农村机电提灌站、机耕道、农机库房、宜机化田地整治等农机化基础设施建设,打通了农村“最后一公里”。
截止2022年底,通过程维森的不懈努力,他把全县农村机电提灌站增至288座,辐射灌溉面积达20万亩;建成农机库房11座、农田宜机改造5300亩,还在天生、君塘、胡家、下八等地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4个,解决了老百姓生产难等问题,推动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促进粮食增产增收,让老百姓端稳自己的饭碗。(文图/漆楚良)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