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资讯

调水为民 服务发展——驻村“第一书记”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3-07-28 15:46:57 推广来源:未知

中国报道讯(李潇 谢洋洋报道)“这2亩半地种了二十多年了,都有感情了,实在是不舍得啊!”58岁的潍坊市寒亭区大湾口村民郑大叔提起流转土地如是说,“之前感觉把地转出去不舍得、不靠谱,现在算算,1000元/亩,一年不用种地净赚2500元,加上在厂子里打工赚的钱,日子比之前好多啦!”

在大湾口村,像郑大叔一样获得土地入股分红的村民不在少数。作为驻村帮扶“第一书记”的吉全之与村委会共同探索党支部领办村级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模式,助力写好土地流转“新文章”,并立足产业实际,拓展经济发展新路径,积极推动农民增收,保障和改善民生。

吉全之是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寒亭管理站白浪河管理所副所长,2021年开始代表寒亭管理站进驻大湾口村开展帮扶工作。

“在白浪河管理所里工作快30年了,对周边村庄情况比较了解了。”吉全之边走边介绍说,在村子里,不时有村民跟吉全之打着招呼,“对村庄和村民比较熟悉,帮扶工作能更好地开展。”

长期跟水打交道的吉全之深知大湾口村地下水位较高、土地盐碱化严重、小规模种植水浇成本大、农作物产量低、土地利用率不高等问题,便建议大湾口村整合土地资源,推动土地流转规模化、促进产业集群化,激活村集体经济新活力。

在得到村支部的认可后,吉全之与村干部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实地查看等方式积极调研,并多次联系引入当地的郭牌农业科技公司,最终促进土地流转2000多亩,用于发展海水稻产业,带动就业达1000多人次。

土地流转顺畅,大规模高效农田建设如火如荼,不仅村民的收入提高了,还为整个片区的沟渠疏浚、管道铺设、道路修整、泵站建设等硬件设施提升带来了显著变化。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高效农田农业产业化模式发展势头良好,本土特色产业也应该抓牢。

大湾口村紧邻潍坊市的母亲河——白浪河,有着天然水资源优势,立足天然优势,结合村里现有产业,吉全之通过和村委多次商议、反复探讨、积极推动,村里的莲藕种植规模得到扩大,种植面积达到500余亩,每年带来约400多万的收入。

部分莲藕种植户还通过藕虾生态互补共生的模式,将莲藕和小龙虾的生长期错开进行复合种养,在净化水质的同时,提高莲藕和小龙虾的质量,走出了一条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再过一段时间,莲花盛开后,碧荷之下有长须大钳的小龙虾在水中悠哉穿行,非常好看。”大湾口村管理着40亩藕池的村民胡少青介绍说,“小龙虾是野生的,也不用进行特殊照料,大部分时间会将精力用在种藕出藕和用地笼捕捞小龙虾上,一年的纯收入能有10多万元呢。”

现在,这种藕虾复合种养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大湾口村的主导特色产业,不少村民纷纷加入进来,“藕遇”小龙虾的发展势头也越来越好,村民的“钱袋子”进一步充实。

在振兴大湾口村产业的基础上,山东调水寒亭管理站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通过采取系列措施,服务村庄发展。管理站主要负责人多次带队到大湾口村实地调研,并向上级争取扶持资金22万元为村里安装了74盏路灯,照亮村民出行必经之路,让村里的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通过春节前慰问困难群众、建党节看望老党员等活动,及时为群众解决部分烦心事、揪心事……

“寒亭管理站在帮扶期间,从产业振兴入手,通过推动土地流转,增加了村民收入,壮大了村里的集体经济,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路更亮了,生态居住环境得到提升改善,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为推动大湾口村全面振兴贡献了调水力量。”大湾口村党支部书记郑恩起介绍说。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