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强调“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健全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机制”。近年来,淄博市坚持把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作为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长期战略任务来抓,导入“全链条”理念,围绕事业发展需求,提高干部资源供给,构建起环环相扣、统筹推进的年轻干部成长机制体系,确保梯次储备选得好、培养锻炼育得好、事业为上用得好,为推动淄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近三年,淄博市40岁左右县处级干部、35岁左右正科级干部占比分别提高6.5%、4.4%。
聚焦解决“墩得实”的问题,聚力把年轻干部成长的“路子”铺起来。“苗子”长得壮不壮,就看墩得实不实。淄博市坚持长远发展规划与现实培养锻炼相结合,确保年轻干部队伍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
立足长远打长谱。着眼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制定《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关于健全年轻干部工作常态化机制的若干措施》,实施年轻干部“源头储备”工程,在深入细致测算和推演全市干部队伍年龄结构的基础上,明确区县党政领导班子、市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企事业单位领导班子等6个层面年轻干部配备目标,以管长远的常态化机制确保使用有梯队、选择有空间。
一线实战压重担。建立年轻干部常态化多元化立体化实践锻炼机制,坚持基层“墩苗”磨练与急难险重任务锤炼相结合,实行“一线三比”模式,即干部在一线比拼、实绩在一线比较、人才在一线比选,引导年轻干部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信访维稳等基层“吃劲”岗位经风雨、见世面,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增强迎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经历更丰富、阅历更完整、能力更扎实。近年来,先后从市直部门选派41名年轻干部担任镇(街道)党政正职、区县直部门第一副职,44名年轻干部挂职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255名年轻干部到村(社区)任“第一书记”、到企业任服务专员、到工作专班任中层副职,213名年轻干部到先进地区、省直单位、高等院校、重点工作专班等挂职锻炼。同时,遵循年轻干部成长的规律,一般按照两年左右的周期去锤炼干部,对新提拔担任区县党政班子副职、缺少镇(街道)正职经历的5名“80后”干部,均兼任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让年轻干部历练更扎实、经历更丰富。
专业培训提素质。着眼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大力加强干部专业训练,坚持“走出去”拓展眼界,实施干部专业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和“千名干部进名校”专业能力提升行动,精心设置产业转型跨越、高品质民生建设等专题研修班次,以带着问题学的“思辨式学习”,对全市年轻干部开展全脱产轮训,推动认知迭代、理念升维,目前,已在浙江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举办专题研修班20期,指导各区县、市直部门举办科级干部专题培训班195期,培训各级年轻干部2936人次;坚持“请进来”开阔思路,采取“短平快”、“急需缺”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岗位需要、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和中心工作,通过专家授课、现场观摩、交流研讨、案例教学、实战培训等方式,帮助年轻干部拓宽了思路视野、更新了思想观念、提升了履职能力,目前,已举办“淄博干部云讲堂”17期、“镇(街道)党(工)委书记论坛”7期,培训各级年轻干部3.9万余人次。
聚焦解决“看得准”的问题,聚力把年轻干部成长的“尺子”立起来。干部工作的核心任务是选准用好干部,选准用好的前提是知事识人。淄博市坚持以伯乐相马之慧眼,积极探索完善年轻干部精准识别机制,坚持标准条件,严格规范执行,把好苗子选出来、用起来。
严把政治关口。坚持“首关不过、余关莫论”,探索实施政治素质考察“九必三严”工作法,健全完善“可评可考、见人见事”工作体系。通过政治素质考察参考问题清单“必问”、政治素质正反两方面表现“必测”、党内组织生活参与情况“必看”、家属亲友等身边人“必访”、政治理论知识“必考”、政治表态承诺书“必签”、政治素质个人自评“必听”、政治素质表现情况“必说”、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谈”,做到把关从严、程序从严、标准从严,坚决防止有问题的人蒙混过关、投机得逞,把有“硬伤”的干部坚决挡在门外。
做实日常考察。建立全方位立体化日常考察机制,推行“一线跟踪考察”工作法,制定《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一线发现考察干部实施方案》,坚持把“三重一线”作为考察年轻干部、发现年轻干部的“第一现场”,全面考准考实年轻干部一贯表现,有效提升辩德识才精准度。2023年以来,先后到淄博火车站南北广场片区建设、城市快速路网建设等10个市级重点项目专班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干部227人,发现掌握优秀年轻干部35人。开展干部队伍全覆盖专项调研,建立重大突发事件干部考察应急响应机制,做到重点工作推进到哪里、组织视角就延伸到哪里、干部考察就跟进到哪里,全面掌握干部在“关键事”、“关键时”的实际表现。
加强分析研判。突出五看比选,注重在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网上网下的评价中,看品质品行、看态度状态、看能力水平、看群众口碑、看关键时刻的担当。做实四类分析,综合运用结构分析、数据分析、比较分析、德才分析,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常态化、全方位分析研判,为实现“干部管理经常化、干部工作科学化、班子建设规范化”铸强支撑。按照40岁左右正科、35岁左右副科等梯队,发现掌握403名具有培养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分别建立优秀年轻干部储备库,对各方面比较成熟、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大胆提拔使用。2022年以来,提拔、进一步使用40岁左右市管干部84名。
聚焦解决“拔得动”的问题,聚力把年轻干部成长的“梯子”架起来。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淄博市坚持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年轻干部,确保有为者有位、有位者能为。
敢于打破隐性台阶。围绕“用当其位”,调整干部工作着力点,更加注重解决“该用谁”而不是“谁该用”的问题。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从干部供给侧和岗位需求端双向发力,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着重筛选什么样的干部,岗位出现空缺,不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不按“资历”接班,变“排到谁让谁干”为“谁能干选谁干”,大大激发了干部队伍活力、保持了组织机能健康。一些在班子里排名不靠前、但经过摔打磨砺的实战型年轻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近年来,有25名区县党政副职提拔担任市直部门正职,2名区县政府常务副职直接担任区县政府正职,3名镇党委书记直接担任区县政府常务副职。
勇于打破年龄壁垒。围绕“用当其时”,强化对班子结构、年轻干部比例的刚性要求,大力选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022年以来,提拔使用45岁左右市直部门单位正职4名、40岁左右副职22名,市直部门领导班子平均年龄同比下降1.17岁;补充区县党政班子40岁左右干部15名,新增35岁左右镇(街道)党政正职干部12名。
善于打破惯性思维。围绕“用尽其才”,打破部门、条块界限,破除体制、身份障碍,既注重选拔有专业经历或学历的干部,也注重选拔其他经历淬炼、学习能力强、悟性高、善于创造性转化运用学习成果的年轻干部,畅通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交流渠道,让更多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才尽其用。2022年以来,83名年轻县处级干部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间交流任职,实现了干部资源的良性循环,让整个干部队伍有了干劲、有了奔头、有了希望。
(供稿:淄博市委政研室 作者:宋泽明 崔立帅)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