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四川会东:育好高素质农民 “田秀才”“土专家”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4-07-16 17:03:05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喂,您好!张老师。我咨询一下,今年我种植的荔枝怎么长不大?果实有点偏小!是什么原因啊?”

近日,会东县大崇镇崇兴村高素质农民邹蔼福一边查看自家荔枝长势一边打电话给专家老师探讨种植技术。今年48岁的邹蔼福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返乡后从事果蔬种植,从此与家乡的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据邹蔼福介绍,在他从事果蔬种植的前几年,种植技术只能从书上学习,发展尤为艰难。随着各种助农惠农政策的建立健全,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相应针对农业的各类培训和前往外地进行观摩学习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这为他的成长提供了极大便利和帮助。

邹蔼福说:“从事果蔬种植这么多年,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所以我积极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种农业技术培训,并且有时候还会自己联系参加一些专业种植技术培训。这为我种植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很大帮助。”

据了解,为全面打造乡村振兴生力军,会东县持续完善本土人才成长机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精准点单配课、因材施教,助力更多“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

“我们根据国家政策方针,逐年加大对农业相关技能、技术培训。”会东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德方表示,为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该局每年都认真开展农民技术需求调研,制定年度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整合培训机构、田间学校、实训基地等教学平台,结合农时农事,采取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分层分类和分时段培训指导。

邹蔼福在摸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2002年,开始摸索大棚蔬菜种植技术;2013年至2015年,在会东县新街镇前进村承包700亩大棚发展自己的事业;2020年,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果蔬种植“土专家”的他胸怀家乡,再次回到老家大崇镇崇兴村示范种植蔬菜和大棚水果。

2017年和2018年,邹蔼福参与种植的马铃薯连续以亩产5301.1公斤、5575.2公斤分别创下凉山州马铃薯实收亩产高产纪录和四川马铃薯单产纪录;2023年,他种植的西红柿亩产达24000多斤,收入近4万元,再加上轮种了一季水果玉米,增收3000多元,实现每亩年收入43000多元,创下周边蔬菜种植收入新高;他种植的大棚西瓜“口口脆”,做到每年种3季,每亩年收入达75000元左右,创下周边水果大棚种植的新纪录……

头雁带领群雁飞。邹蔼福优异的果蔬种植“成绩单”极大鼓舞了周边群众对土地的热情。2021年开始,陆续有群众跟随他一起进行果蔬种植。截至2024年2月,已有167户村民230多亩土地加入到他的规模化果蔬种植队伍,目前队伍仍在壮大中。

“他种植技术好、效益高。我现在就跟着他一起种蔬菜。”大崇镇崇兴村二组群众胥克祥说。

邹蔼福不但种好了自己流转的28亩土地,还不忘利用空余时间为其他群众的果蔬种植免费进行技术指导,帮忙解答大家种植中遇到的各种疑惑。

“来问我种植方面的技术问题,我都会认真给他们解答。”邹蔼福说,“都是无偿地教给他们。希望他们能种出更好、更优质的蔬菜,都有好的收成、好的收益。”

大崇镇崇兴村四组群众万顺洪说:“我这几年种的蔬菜水果有点多,总是会遇到一些问题。自己搞不懂的时候,就打个电话向他请教,实在解决不了,他还会抽空来我地里指导。”

邹蔼福只是会东县众多培训受益群众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会东县聚焦乡村发展、建设需要,定制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计划,整合各类资源,创新培育机制,构建高质量教育培训体系,聚力培养一批“爱钻研、精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本土乡村人才队伍,全力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辐射带动周边农民种植养殖技术、管理经营水平提高。截至目前,会东县共培训高素质农民1111人,学员们通过考核获得职业技能证书,持证率达100%。

下一步,会东县将继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举办培训班和典型示范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熟悉本地情况、心系农业农村、具备实用专业技能的“土专家”“田秀才”,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更多本土人才支撑。(文图/胡方晓 王世良 沈兴宽)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