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李潇 曾祥雪 报道)近日,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内一科(神经内科专业)成功为一名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患儿完成诺西那生钠鞘内注射,这也是该院首次开展的SMA基因治疗。
格格(化名)是一名4岁的小男孩,在2岁时,被发现不能独自站立、不能行走,运动发育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辗转数家医院就诊后,最终被确诊为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简称SMA)主要是SMN1基因突变导致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病变,以肌无力和肌萎缩为主要临床表现,是严重致死和致残的一类疾病。
格格父母打听到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儿内一科主任蒋华芳是首都医科大学在站博士后,一直致力于神经系统罕见病的研究。满怀期待的格格父母带着孩子来到了蒋华芳的门诊,经过检查和评估,蒋华芳决定为格格实施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鞘内注射治疗。
治疗前,潍坊市妇幼保健院邀请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方方教授到院指导,对患儿病情综合评估,制定完整的治疗方案。
不同于其他药物的常规给药途径,诺西那生钠需通过腰椎穿刺进行鞘内注射,从而到达中枢神经系统起效。对于年幼儿以及脊柱侧弯的患儿来说,腰穿给药存在很多困难。面对挑战,蒋华芳带领儿内一科医护人员密切协作,顺利为格格完成鞘内注射。与以往在恐惧和哭闹下接受鞘注不同,这次格格开心地玩着手机结束了治疗,并约定下次治疗还要找蒋阿姨。
为了给格格一家尽可能的减轻经济压力,蒋华芳联系了医院医保办,向家属讲解目前该病的医保政策,并协助格格爸爸办理了门诊慢特病签约。经过医保报销,格格本次住院费用较以往优惠了1000多元。同时,潍坊市妇幼保健院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实施单位,格格还可以在此申请出生缺陷救助,如果申请成功,还将获得3000或5000元的补助。这对每4个月就要进行一次诺西那生钠注射液鞘内注射治疗的罕见病家庭来说,节省了一笔很大的经济开支。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