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资讯

山东潍坊安丘市民政局:“345”联动 创新“物质+服务”救助方式

发布时间:2024-11-05 15:23:21 推广来源:中国社会报

郝纪伟

如何满足困难群众多样化的救助需求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一门新课题。2019年,山东省安丘市推行政府购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家照护服务,开启了“物质+服务”社会救助的探索。为更好推动社会救助服务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安丘市民政局探索“345”联动机制,推动“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创新。

明确“三张清单”,打通服务供需通道

“大爷平常自己在家,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吗?”“大妹子,孩子放暑假你怎么安排?”“姐,大哥常年卧床,日常护理有什么困难?”兴安街道民政办主任周淑涛在入户走访中仔细询问救助对象的需求。

今年以来,安丘市在开展社会救助对象复核中,除了常规的家庭经济状况入户核查,还增加了一项“需求问卷”。全市镇、村两级1268名社会救助协理员走村入户,重点为低收入人口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建立需求台账,由市民政局梳理评估后形成需求清单。

“根据低收入人口救助服务需求,我们按照照护、生活、支持、康复分类建立救助服务清单,在此基础上开展‘安馨助困’‘情暖四季’‘童心共护’等救助服务项目。”安丘市民政局副局长肖慧清介绍。

据了解,为了增强社会救助服务供需对接,安丘市还梳理了全市的社会组织、志愿者、社工、爱心企业等,形成了一张资源清单。

肖慧清表示,下一步,安丘市还将把家居环境改善、就业创业帮扶、社会融入等内容纳入服务清单,更好满足低收入人口救助需求。

凝聚“四方力量”,织密服务工作网络

发展服务类救助,仅靠民政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安丘市民政局坚持党建引领、加强部门协同、强化政策衔接和整合专业优势,凝聚以上四方力量,强化服务类社会救助人才队伍和阵地建设,织密工作网络,为开展服务类救助提供保障。

在金秋驿站书法室临摹字帖,在青春悦坊乐器室弹古筝,在安妮阅读书馆参加小班研学……今年暑假期间,兴安街道三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各个活动室一派热闹。

辖区低保对象任某的儿子在这里参加了托管公益课堂。任某的丈夫肢体一级残疾,两个孩子都上学,家里就靠任某一人挣钱。暑假期间,孩子的托管问题让任某犯了难。社区为她的儿子安排了公益托管课堂,志愿者为孩子提供活动、辅导作业等服务。任某不仅可以放心工作,还省下了托管费用。

据了解,安丘市充分发挥市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服务类救助与青少年帮扶关爱服务、扶残助残、医疗康复、送教上门等其他部门救助政策衔接,形成救助合力。

安丘市民政局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社会救助业务深度融合,引导党员干部带头做好困难群众探访关爱、资源链接、需求转介等工作,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引入志愿服务组织和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提供资源链接、能力提升、社会融入等多样化救助服务,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服务项目多种多样,实现“五个更加”

为了更好为困难群众提供多元服务,安丘市盘活政府资金和社会公益资源,搭建起政府和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合作平台,引导社会力量各尽其能,主动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实现服务群体覆盖更加全面、社会参与更加广泛、供需对接更加精准、服务内容更加多样、服务监管更加规范。

安丘市先后出台积极推行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推进政府救助与慈善帮扶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居家照料服务监督考核方案等文件,累计为3500余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居家照护服务170.4万小时。安丘市常态化开展“童心共护”“安馨助残”等特殊困难群众救助服务项目,定期上门开展信息摸排、走访探望、心理疏导等,累计服务困难群众1.13万人次,满足不同困难家庭的个性化需求;打造“阳光助困”慈善救助、“春进万家”“夏护成长”“金秋圆梦”“寒冬送暖”志愿服务、“小橘灯”困难家庭关爱志愿服务、“青云助学”困难家庭大学生救助活动和“温暖新春 点亮梦想”暖冬行动等多样化救助项目,累计救助帮扶困难群众1.3万人。

责任编辑: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