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金凤 通讯员 王亚南)天空蔚蓝,阳光明媚,道路整洁干净;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村庄错落有致,环境优美……近年来,为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基础补短板,聚焦精细促提升,推动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
城市绿化更加生态秀美。坚持“以绿为底、以水为魂、蓝绿交织”思路,加快实施绿化提升项目,持续增强园林景观效果,推动城市绿化品质提档升级。市本级及8个县市全部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实现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全覆盖。深入实施公园城市建设,成功争创首批省级公园城市建设试点及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试点,2022年全面建成“千园城市”。截至2023年底,口袋公园总数达到1075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0.65%;分类建设生态绿道、经济绿道、文化绿道、生活绿道等不同绿道类型,目前全市城市绿道长度已达2000公里,构建了层次丰富、蓝绿交织的城市绿道体系;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打造“千园乐享之城”,开放共享城市公园绿地80处,选取“公园+场景”公益活动场地120处,推进全市60个公园绿地、121处空间的资源盘活利用,以市场化手段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城乡环境更加干净整洁。加强城市路域环境整治,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全要素示范路(街)创建,累计创建示范路(街)17条、总长度23.2公里,清理“僵尸车”、废弃车2099辆,完成“多杆合一”整治5783处,清洁临街建(构)筑物外立面18.5万平方米,以点带面提升城市形象品质。纵深推进城市道路深度保洁作业,创新实施“331保洁模式”,全市城市道路深度保洁面积达到8821万平方米,创建省级深度保洁示范路647条,城市道路深度保洁率达到100%。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项目,全市生活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厂达到9座,无害化处理能力11895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800吨/日。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全市建成城市公厕1185座,开放“共享厕所”533座。聚力提升环卫工人待遇,出台提高环卫工人待遇21条措施。深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了户集、村收、镇(街)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体系,全市所有镇街村庄生活垃圾全部实现集中收集清运、无害化处置和常态化处理,累计创评标准化管理村8311个,2019年至2023年连续五年全省测评第一。整治提升城市出入口,对全市144个城市出入口进行市容环境整治,扮靓了城市“门户”。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全市累计创建垃圾分类示范小区2202个、村居884个,覆盖城乡居民90余万户,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公用事业保障更加有力。全面提升城市供热品质,中心城区完成585公里“汽改水”和372座换热站改造,实现高温水供热和直供到户全覆盖。建成省内首个市级“智慧供热”监管平台,实现了供热管控水平跨越发展。全市集中供热企业达到45家、集中供热上网面积2.66亿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85%。建立了“早供晚停”两端延时供热机制,“20℃+”优质供热成为常态。
稳步提升城市供水、污水处理能力,建成眉村净水厂扩容项目,采取新增水源地、管网互联互通、深化处理工艺等措施,全市供水管道长度达到6047公里,29个制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达到200万吨,全面提升了供水保障能力。实施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提升工程,完成中心城区6个制水厂处理工艺改造,历史性解决了生活饮用水季节性异味问题。顺利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中心城区再生水回用率达到52.8%。加快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全市建成污水处理厂32座,处理能力达到214.1万吨/日,其中31座出厂水达到准四类水标准。强化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成张面河、虞河等14条黑臭水体治理,健全排查整治机制,持续保持“动态清零”目标。做好城镇燃气安全保供,多方争取气源气量,构建了中石化济青一线、济青二线和中石油泰青威线3条气源供应格局,建成滨海大型LNG储备站,启动全长670公里的市域天然气环网工程,全市管道燃气企业达到30家、燃气管网长达1.8万公里,城市管道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实现了天然气“镇镇通”。完成燃气软管免费更新行动,推动全市不锈钢波纹管用户达到166万户,实现了管道燃气开通运行用户的全覆盖,消除了户内“最后一米”隐患。深入开展城镇燃气安全整治,推进燃气企业诊断评估,深化液化气市场整合,推动充装站由188个整合到62个,有力提升了燃气本质安全水平。
市政设施运行更加安全。加大市政设施建管力度,完成6处交通环岛、40处渠化岛及4条主干道快速化改造,重建宝通街白浪河桥、健康街白浪河桥、东风街白浪河桥等危旧桥梁,建成鸢飞路综合管廊,增建181处遮阳棚,城市建成区快速路、主次干路车行道完好率达到98%以上,桥梁常规定期检测、结构性定期检测达到100%。制定《潍坊市城市地下管线管理办法》,建成中心城区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完成1.6万公里地下管线普查,兼顾了城市“里子”。加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中心城区实施桥涵雨水管道工程、张面河下游河道畅通工程,对13座跨河桥梁进行“一桥四口”优化,提升了城市防洪排涝水平。启动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市累计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344.45公里,达到总任务的85%以上;中心城区实现整建制雨污合流管网清零,助力城市水环境生态改善。完善城市夜景亮化体系,升级夜景照明集中监控终端,道路照明灯达到33.31万盏,主次干道亮灯率达到99%以上。持续提升市区公共自行车服务水平,市区公共自行车站点、数量分别达到1511个、3.87万辆,运营规模稳居省内第一。
城管执法更加智慧高效。深化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县市区全部成立综合执法机构,构建了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开展城管“进社区”“开放日”活动,推动城管力量下沉、关口前移,承办全国城市管理进社区工作现场会,潍坊经验在全国推广。编制出台《潍坊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试行)》《潍坊市城市管理执法规范化建设标准(试行)》,扎实推进城市违法建设治理、建筑渣土综合施治,开展餐饮油烟和露天烧烤专项整治,完成和平广场提升改造,中心城区提升改造路牌1290块,规范128个“小修”(修鞋、修锁、修车)摊点。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在全省率先出台《城市管理领域“首违不罚”事项清单》新时期规范设摊经营活动指导意见》,对符合条件的不予行政处罚,对“摊点经营”外摆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有力提升了城市“烟火气”。坚持以“智”促“治”,加快数字城管建设,搭建了具有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综合评价和公众服务功能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一屏指挥调度、一网统管全城”,提升了城市管理智慧化水平。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