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历史文化遗产谱系中,历史建筑是一种独特的存在,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彰显着城市的底蕴,是市民“看得见”的乡愁和记忆。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潍坊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出,要加强城市更新中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截至目前,潍坊中心城区已公布152处市级历史建筑,全市历史建筑数量达到319处。从历史烟尘中走来的历史建筑,如何能在当下绽放新生?且听“历史建筑讲故事”。
今年,电视剧《南来北往》的热播为主要取景地坊茨小镇带来了文旅流量,但在潍坊还有个不为人知的取景地。“这条路和旁边的仓库、篮球场也都是取景地,当看到剧中出现了9号仓库的一扇玻璃窗时,我很激动。”11月19日,山东潍坊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齐利萍指着公司内的一条小路说。
文/图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宇琪
老仓库储存的是时间与回忆
站在路的一端向另一端望去,脑海中浮现出三个大字——年代感。路的右侧是1968年建成的12号、13号仓库,仓库前松树挺拔,树下接连走过穿蓝红相间工作服的工人,让人有了在下一秒就会偶遇《南来北往》主角的错觉。两座仓库屋顶为红色、蓝色压型瓦坡屋顶,挑檐,主体为砖混结构,东、西立面分别设圆形、方形通风口,外墙主要色彩为砖红色,是20世纪60年代潍坊印刷业仓储建筑的代表。
公司内,像12号、13号仓库一样的老仓库,还有5座,它们都是潍坊市级历史建筑。
普通的仓库储存的是货物,老仓库储存的是时间与回忆。12号、13号仓库内堆放的不仅仅是平板纸,更是过去几十年无数人生活与梦想的积淀。角落里遗落的泛黄纸张,或许承载着某个时代的思想火花,又或是某个人青春记忆的一部分。若是能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门,定能看见工人们干劲满满地整理着刚刚印刷出来的书页,脸上洋溢着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工作的热爱。
老建筑已褪去往昔的喧嚣
仓库、烟囱、生产车间都是市级历史建筑,曾经忙碌不已的地方,如今早已褪去往昔的喧嚣。
公司东侧的烟囱高高耸起,如一位老者,见证无数次日升月落。烟囱下是曾经的锅炉房,作为当初的“热能心脏”,它为所有职工提供热水。“公司禁明火,以前职工们都是拿着暖壶来这里打热水喝。”齐利萍说。
生产车间内,长长的走廊似乎没有尽头,蓝白色的墙面布满了岁月斑驳的痕迹。生产车间屋顶主要为压型瓦坡屋顶,部分为灰色平屋顶,挑檐,主体为砖混结构,混凝土勒脚,外墙主要色彩为砖红色、灰色,配有银色铝合金门窗。生产车间内部空间开阔,各功能区划分明确,是那个年代潍坊印刷业重要的生产性建筑。
虽然建筑风格颇具年代感,但是车间内部却是现代化的印刷机器,新旧交融的景象让人感慨。工人的眼神专注坚定,伴随着他们的操作,一页页印刷品不断从机器中“流淌”出来。
过去与现在“和谐共生”
如今,11号仓库是公司内维修机器零部件的操作间,10号仓库是生产机器零部件的车间,9号仓库是存放货物的车间,7号仓库是胶印车间……公司内的各栋建筑虽充满怀旧气息,但没有被闲置,经过保护和修缮,最大程度发挥着作用。“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更是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一位老职工表示。
在这里,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被合理利用,它们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共同书写着新时代的篇章。过去与现在的“和谐共生”,是公司“活化”利用历史资源的表现。
山东潍坊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可追溯至1944年,距今已有80年。曾被命名为山东新华印刷厂潍坊厂,为国家级书刊印刷定点企业,后又被命名为山东潍坊新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2024年,新华印刷厂1号职工宿舍楼、2号职工宿舍楼、集体宿舍楼、办公楼4处入选第六批市级历史建筑。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