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资讯

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病房里的摆渡人

发布时间:2025-04-07 14:46:36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在病房里,亲情如同一叶扁舟,乘载着爱与希望,在患者与家属之间摆渡,而精神科护士则是摆渡人,用专业与温情,守护着这份弥足珍贵的亲情。

那晚夜班,病房的走廊里一片寂静,只有钟表偶尔发出的滴哒声提醒着时间的流逝。我推开房门,一个身影扑到我面前,紧紧抱住我的胳膊,声音略带颤抖:“欣欣(化名),欣欣,我怕,我怕,她们是坏人,要害我。”这已经是张阿姨第三次把我错认成女儿了,张阿姨的女儿在外地,已经一年多没有回来了。

“张阿姨,我是小郭护士……”,我试图解释,但被张阿姨抓住的手握的生疼,明显感觉到她内心的恐惧。

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柔声说道:“别怕,别怕,这里很安全。”我牵着她的手,将她送回病床。她攥着我的手不肯松开,我便坐在她床边,轻声地和她聊起家常。直到她安心地睡去,我才悄悄地离开。

从那天起,我就成了张阿姨口中的“欣欣”。我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张阿姨说话,听她讲“女儿”小时候的故事。上班时,她喜欢寸步不离地跟在我身边,“女儿这、女儿那”地唤个不停。有时候,张阿姨会突然清醒,意识到眼前的我不是她的女儿,但很快又陷入混乱。她时常重复问我很多问题,有时候甚至前言不搭后语,而我总是耐心地回答。因为我知道,在她混乱的思维里,那一声声“女儿”代表着安全感,代表着她对亲情的渴望。

今天下午,我走进张阿姨病房,看到她独自坐在床边发呆。夕阳透过病房铁栅栏的窗户,斜斜地洒在她佝偻的背上,投下了一道阴影,仿佛将她与世界隔绝。我的心一紧,轻轻走到她身边,柔声问道:“张阿姨,在想什么呢?”她缓缓转过头,眼中带着委屈和失落:“明天我生日,我想欣欣了,想吃她包的水饺。”我心头一酸,轻轻握住她的手,安慰道:“等欣欣有时间了,就会来看您的。”她微微点头,神情里却仍藏着一丝落寞。

第二天一早,我买回了做水饺的食材,为张阿姨包了满满一盒。中午开饭时,悄悄将水饺藏在身后,走到张阿姨身旁,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张阿姨,猜我给您带了什么好东西?”张阿姨抬起头,茫然地摇了摇头。当我将热气腾腾水饺递到她面前时,她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激动地喊着:“水饺!水饺!”“生日快乐,张阿姨!”我笑着说。张阿姨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水饺,咬了一口,眼里瞬间盈满了泪水:“好吃!好吃!”那一刻,她高兴得像个孩子,我的心里也涌起一股暖流。

三个月过去了,张阿姨的病情稳定了,终于等到了她的女儿欣欣来接她出院。离别时,张阿姨紧紧握着我的手,哽咽着说:“孩子,谢谢你!谢谢你!”

阳光暖暖地洒在我的脸上,看着张阿姨渐行渐远的背影,我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满足。我深吸一口气,走向病房,在那里,还有需要我的病人,等着我去倾听、去安慰、去守护,因为我们是灵魂的修复者,是心灵的摆渡人。

(供稿: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