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图表……我不太满意。”
“这个角度……我不太满意。”
“这个冲击力……还是不太满意。”
7月23日,在中缅媒体人关于技术赋能传播案例分享会现场,投影幕布上闪过一组组精美的设计作品。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视觉设计部主任韦万里却微微蹙眉:“这个图表,我不太满意。”坐在后排的缅甸记者轻声数着,整场分享中韦万里共说了11次“不满意”。

分享会现场
韦万里展示的是他获得2023年视觉设计类数据图表奖的作品《数读“一带一路”十年发展成就》。幕布上的图表结构精巧,观众席已有人发出赞叹。他却说:“最初主体轮廓结构特征不够明显,关键数据群组也没形成视觉冲击力——完全不行。”于是,他又将100个数据纵向排列,寻找节奏韵律;再将每个国家的数据组合成起伏的“山形”,营造空间层次;反复重叠、上色、调整细节……直到一条“生动、饱满、有张力的主线”跃然纸上。这个过程,正是“不太满意”反复鞭策的结果。

韦万里展示的《数读“一带一路”十年发展成就》部分内容
这种对完美的追求,意外地与人工智能的“不确定性”产生了共鸣。韦万里分享了他的AI视频作品《Skywalker 天行者》的诞生。它源自九年前一次艺术实践:韦万里拍摄了上千张形态各异的鸟粪照片,并从中挑选了十多张有意思的图片,借助AI技术,将这些被常人忽略的“生活痕迹”迅速分析、解构,最终重构为极具抽象美感的流动影像,入围了多个国际奖项。“AI总能带来不可预知的惊喜,它能把那些你拍不出来、甚至想不出来的灵感,用另一种可能性呈现。”韦万里说,技术的惊喜,根植于对生活的“看见”,是“善于发现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

分享会现场
当被问及“究竟什么能让您满意”时,韦万里没有直接回答。他形容设计师如同一个转化器:消化数据、消化生活碎片,再孕育出新的表达。那些令他“崩溃”或莞尔的日常细节,经过思维的发酵与技术的催化,最终升华为打动人心的作品。
缅甸国家电视台网络媒体部副处长、媒体代表团团长都扎温分享,目前人工智能尚未被系统性地应用于缅甸新闻内容的自动化生成或辅助创作,翻译工具是当下使用最广泛的AI软件,AI在天气预报实时播报等领域已不断尝试应用。今天AI所展现的动画与视频创造力,让我们看到了AI从“辅助工具”跃升为“创意伙伴”的可能性。
记者:舒文 常远
图片:字剑飞
责任编辑:柴晶晶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