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生活

心脏康复迈入“双精”时代:无创评估让康复更精准

发布时间:2025-07-31 13:45:09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2025年6月27日,由天津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主办、天津市胸科医院承办的第六届《心脏康复理论与实践培训班》在天津市胸科医院学术报告厅圆满落幕。本次培训以“融合·创新·实效”为核心理念,汇聚全国多位权威专家、学术带头人和一线临床骨干,围绕心脏康复的热点难点、技术革新与标准落地展开深入交流,为我国康复医学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在开幕式上,天津市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郭志刚发表了重要致辞。他指出:“心脏康复不仅是医学技术的实践,更是健康服务体系的重构。我们需以多学科整合、多技术融合为引擎,推动康复服务从‘有’到‘优’转变。”郭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心脏康复在新时代健康战略中的关键地位,强调了资源整合与服务优化的双重路径,为康复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天津市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秘书长谢长俊也在致辞中对马梅主任团队在心脏康复领域的探索与成果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心肺康复专委会在标准制定、专业培训、科普推广等方面不断推进,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康复协作网络,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河北医科大学等机构的专家围绕急性期康复、慢病管理、运动处方制定、元宇宙技术在康复中的应用等内容作专题授课。其中,天津市胸科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马梅教授两次登台演讲,全面介绍了该院在多脏器协同康复模式建设中的创新经验,并分享了中心在“精评估、精管理、精治疗”三精体系中的落地实践,深受学员好评。

在本次实践教学中,“6分钟步行试验同步无创心排量测试”(6MWT+NICOM)作为重点演示项目,全面展示了当前心脏康复评估从传统模式向精准化、可量化转变的技术革新。该项测试结合经典的6分钟步行试验与非侵入性心排量监测技术,评估对象在自然行走状态下,专家团队同步实时采集其步速、心率变化,同时通过无创设备记录每搏输出量(SV)、心排量(CO)、心指数(CI)等核心参数,全面呈现其运动耐力、心功能储备与心血管适应性的动态关联。测试过程中,专家现场讲解评估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异常模式识别逻辑,深入浅出地展示其在术前评估、康复追踪、风险预警中的价值。多位学员现场实操并实时查看自身测试数据,直观感受到技术在精准康复路径中的应用前景。

与6MWT无创测试配套进行的另一核心演示——心肺运动测试(CPET),则在功能评估的深度与精度上进一步拓展。CPET被誉为“运动中的心肺听诊器”,通过测量受试者在递增运动强度下的摄氧量(VO₂)、二氧化碳排出量(VCO₂)、通气换气比(VE/VCO₂)等关键生理参数,揭示心、肺、肌肉及循环系统的整合反应能力。此次培训现场,学员在指导下操作专业测试设备,专家团队对比解读多个受试者的VO₂峰值、无氧阈(AT)及心率恢复速度等指标,进一步讲解其对心衰、冠心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患者康复进展的预判能力。借助图谱分析与多维评估系统,培训有效实现了从“能评估”到“会应用”的能力转化。

培训结束前,参会人员集体参观了天津市胸科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实地考察其在康复空间布局、标准流程管理及智慧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先进成果。在随后的交流讨论环节,专家与学员就无创评估技术的推广路径、CPET在基层医院的落地条件、人才培训机制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凝聚共识、启发思路。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不仅强化了临床工作者对前沿康复理念的理解,也为全国心肺康复同道提供了实操示范与经验借鉴。未来,天津市胸科医院康复医学团队将在马梅主任带领下,继续探索集评估、治疗、随访于一体的闭环康复体系,加快核心技术临床转化速度,为我国心脏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天津智慧”。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