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独家报道

保护主义终将反噬己身

发布时间:2025-05-16 16:55:15 来源:中国报道

两个多月来,原本就动荡涟漪的世界经济秩序遭遇巨大冲击。

美方接二连三发起挥动关税大棒,砸向全球贸易伙伴。这一保护主义政策看似是美国重塑贸易规则的尝试,实则是对全球化产业链的系统性冲击,不仅违背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的多边贸易规则,而且以关税为谈判武器的行径也终将反噬己身。

保护主义将扰乱全球汽车产业链

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和区域化趋势将会愈发明显。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推动“制造业回流”,直接导致企业重构供应链布局。为规避关税,企业或开始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部分企业加速将中低端产能转移至东南亚、墨西哥等地,通过在东盟等国家组装整车再出口至美国市场,以规避关税壁垒。

对于欧盟、日本等传统汽车出口大国,必然面临两难抉择。若维持出口,需承担关税成本或转嫁给消费者;若转移生产,需投入巨额资金。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后,德国大众、日本丰田等企业被迫调整北美供应链,将部分产能从墨西哥转移至美国本土,但面临劳动力成本高企(美国汽车工人时薪35美元,墨西哥仅4美元)和供应链配套不足的双重困境。以德国车企为例,其在美国建厂的能力较为有限,就可能被迫接受利润缩水的严酷现实。日本对美汽车出口占其总出口的30%,据估算,关税可能导致13万亿日元(约6295亿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

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更可能成为关税战的直接“受害者”。印度对美贸易顺差达450亿美元,汽车、制药等行业面临高关税冲击。北美汽车看似受益,但其产业高度依赖跨境供应链,一辆汽车的零部件平均需跨越美墨边境六次。关税迫使企业重构供应链,仍然会提高成本、降低利润空间。美墨加汽车供应链因关税冲击面临断裂风险,零部件多次跨境产生的叠加关税成本使整车价格上涨数千美元。加拿大设立14亿美元(20亿加元)基金推动本土零部件生产。这种“近岸外包”趋势虽能降低关税风险,但会增加物流成本,延缓技术创新。

保护主义将反噬美国经济

美方试图通过关税迫使车企将生产回流,然而,“保护”与“反噬”是关税的一体两面。关税成本通过产业链层层传导,形成“价格螺旋”效应,加剧产业负担和社会结构性矛盾。

美国对钢铝加征25%关税后,汽车、航空航天等下游行业原材料成本激增。以波音公司为例,其737 MAX机型的铝合金成本占比达22%,关税导致单机成本增加约300万美元。这种成本压力最终转嫁至消费者。美国汽车平均售价因钢材成本上升上涨15%-20%,而加拿大对美反制关税使美国威士忌在加售价提高40%。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受冲击尤为严重,美国100家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企业中,78%表示关税导致“商业瘫痪”,无法制定长期计划。

历史经验已经告诉世界,美国关税政策的短期保护主义收益将被长期成本抵消。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对华301关税使美国GDP年均损失0.3%,并导致24万个就业岗位流失。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产业链效率下降,全球汽车供应链因关税调整增加15%的物流成本,半导体行业因产能分散导致研发投入回报率降低12%。

关税还加剧了美国通胀压力。美国政府预计关税每年将带来1000亿美元收入,但这一收益可能被消费者价格上涨抵消。安德森经济集团估计,部分车型成本将增加2000至12200美元,而德银测算显示,仅3.3%的有效关税率就能推高美国核心通胀0.5%。此外,钢铝关税已导致美国钢铁价格上涨30%,铝价上涨15%,进一步加剧制造业成本。经合组织预测,2025年美国CPI将因关税回升至2.8%,迫使美联储维持高利率,抑制经济增长。

作者简介    万喆

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