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报道杂志唯一官方网站
位置 : 当前位置:首页 >> 特约通讯

以匠心守护瑶山茶香 ——“来宾工匠”罗海的富民茶路

发布时间:2025-08-21 17:32:27 推广来源:中国报道

立秋过后,清晨的金秀大瑶山云雾缭绕,茶树生长速度逐渐放缓,但仍保持一定的活力。一位茶人正在指导茶农加强茶园的养护管理。他,是国家级一级制茶师、金秀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罗海。20多年来,他凭借对传统技艺的坚守与创新,不仅让瑶山茶焕发新生,还以产业为纽带,带动5000余户瑶族同胞走上致富路。

在大瑶山手工制作野生茶

2003年,40岁的罗海作出人生重大抉择——辞去金秀土产公司稳定工作,创办大瑶山天然植物开发有限公司,专职从事茶叶生产、销售等金秀土特产品经营。彼时的金秀虽有悠久的种茶历史,但农户分散经营、工艺粗放,优质野生茶资源“藏在深闺人未识”。“守着金山银山,不能让乡亲们捧着金碗讨饭。”罗海回忆创业初心时,目光依旧灼热。

他瞄准产业痛点,在长垌乡平孟村、滴水、桂田等村屯试点“三免费”模式:免费提供茶苗、技术指导、保底收购。脱贫户蒋昌良起初半信半疑:“茶树三年才见效,亏了咋办?”罗海带着技术团队驻村蹲点,手把手教授剪枝施肥。三年后,蒋昌良的15亩茶园亩均收入突破2000元,成为村里首批脱贫户。截至目前,该模式已辐射13个村屯,建成标准化茶园1万亩,带动120户瑶族同胞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

在瑶山深处的青山瑶寨屯茶厂,罗海正指导工人调试新型萎凋槽,见证着这位工匠的两次关键创新。2005年,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和尝试,通过杀青,柔捻,做形,烘干工艺,罗海成为金秀县第一个把绞股蓝制作成代用茶的人,为当地瑶族同胞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开创了金秀代用茶的先例,为现在的石崖茶,甜茶,银腾茶等做出了榜样;2020年,他联合广西茶业协会研发仿生态茶园技术,建设仿生生态野生茶园200多亩,全面打响金秀县仿生态野生茶品牌。

“传统不是守旧,而是要在传承中找突破。”罗海办公室的记事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工艺改良试验。2016年“瑶家树圣堂山野生红茶”获中国茶叶学会评为“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2018年“瑶家树”红茶获广西农业厅入选首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如今,金秀红茶均价从每斤120元提升至280元,电商渠道销量年均增长20%。

在罗运村仿生态茶园,茶树与原生林木交错生长,游客穿梭其间体验采茶。这处“茶旅融合”示范点,正是罗海“三产联动”模式的缩影。他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构建利益共同体:公司统一种植标准、保底收购鲜叶,农户以土地入股享受分红,村集体通过茶旅项目获取收益。现如今,该模式带动115户瑶民人均收入达2.2万元,较传统种植翻2倍。

扶贫更要扶智。2017年起,罗海创办“叶评茗与茶艺培训”,累计培养56名本土茶艺师。80后青年陈凤英参加培训后,回乡创立茶叶直播团队,单场销售额最高突破12万元。“罗老师常说,好茶要有新生代接棒。”陶成说。目前,公司技术团队中35岁以下青年占比超5成,2人获评市级或县级制茶能手。

荣誉室里,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牌匾与“来宾工匠年度人物”证书相映生辉。面对成就,罗海更愿谈论未来规划:投资建设茶叶研学基地,开发茶文化主题民宿,申报国家级非遗技艺......这位62岁的茶匠始终步履不停。

(文/杨华军)

责任编辑:柴晶晶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